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曾打出一些牌制衡欧盟,比如对法国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但最终欧盟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下黑手。

6月12日,据红星新闻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被抽样的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38.1%的反补贴税。此外,对于没有被抽样调查以及未配合调查的中国汽车厂商,欧盟拟分别征收21%和38.1%的反补贴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欧盟的措施特别有针对性。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在欧洲市场的出口量超20万辆,吉利向欧洲出口2.2万辆,比亚迪向欧洲出口1.5万辆。

欧盟依据出口数量,征收了不同的关税,其中向欧洲出口最多的上汽被征收的关税最高。而比亚迪的出口数量较少,所以欧盟征收的反补贴税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何去看待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网上有个别人胳膊肘往外拐,呼吁中国取消对车企的补贴。该想法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如同站在凶手的立场替凶手开脱罪行,严重背离和损害中国利益。

纵观全球,对车企进行补贴的国家不在少数。2023年4月17日,美国政府发布《通胀削减法案》,公布了可以获得补贴的电动汽车名单,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才能以税额扣除的方式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同年9月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将开展一项价值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为德国车企“打气”。同年9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从2024年1月起将推出新的电动汽车现金补贴措施,每辆电动汽车最高可获得7000欧元的补贴。欧美国家本身有补贴车企的行为,没有任何资格对中国指手画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认清欧美的真面目后,还需要正视现实,毕竟即使戳穿了欧美的图谋,他们也不会收回措施。对于中国车企来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在欧洲的售价将上涨,随着价格的上涨,欧洲消费者可能会倾向于采购欧洲本土品牌汽车,由于接收到了补贴,欧洲本土品牌汽车的价格较低,中国车企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在欧洲价格上涨,并不是意味着中国车企将会赚更多的钱,因为价格上涨是因为反补贴税的缘故,最终钱会流向欧洲国家的口袋里。

中国车企要缓解竞争压力,一方面需要继续提升质量,赢得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中国早前在欧洲已经布局,其中匈牙利是重要的中转站。匈牙利是欧盟成员国,依托匈牙利进入欧盟市场,所遇到的出口阻碍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采取措施应对外,中国还能以此为契机从其他领域进行反制。6月13日,在商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中国是否开始对于欧盟进行乳制品反补贴调查。发言人回应,未来将会披露相关的信息和公告。

如果未来中国在乳制品领域对欧盟采取措施,国内相关企业和乳制品领域从业者将受益。当然,中国可能不仅仅在乳制品领域出手,还可能会涉及其他领域,国内相关从业者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文/嘤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