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联合主办的“当IP遇见AI 打开光影新视野”为主题的海上论坛,领衔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影视产业,推动IP的创新与跨界融合。

导演、编剧张末在海上论坛现场分享了她对AI的看法。张末表示,其电影《拯救嫌疑人》利用AI生成英文字幕,极大地提升了效率。“我把整个剧本输入给AI,大概20分钟,就生成了整部电影的英文字幕,而且翻译得也挺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编剧张末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同时,张末在活动现场还分享了她看到的AI在剧本创作中的潜力与挑战。“AI在技术上,比如翻译语言等很高效,但是当我让它去创作时,就发现还是差点意思。因为AI是在拼凑自己的认知,所以我们看到AI写的场景,往往都会(觉得)有些似曾相识。而且,我得花一晚上的时间和AI对话,还不如自己写。”

80后的“导二代”张末,已用“导演”身份参与了4部影片,累计票房近19亿元。在活动现场,张末还表达了自己对影视行业引入数字资产持开放态度。她认为虚拟演员等技术可以减少演员的风险,但同时对行业的就业前景提出担忧。张末呼吁业界,在使用AI的同时,要确保其始终服务于人类,而不是成为替代者。

张末意识到,电影行业正面临观众流失的挑战。那么,创作者该如何保持热情?“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缩短制作周期和降低成本来吸引和留住观众。”张末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证作品的质量不受影响,以维持电影艺术的价值。

“训练AI是个有趣的学习过程,尽管程序繁琐,却是为了给未来省时间。”张末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