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江浙沪大机房

文字:澄澈

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

2024年,二三线城市还能靠什么逆天改命?淄博、哈尔滨、天水给出了一种答案。

网红文旅,火爆出圈

(图:图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们细看GDP,网红旅游虽一时热闹,但带来的“富贵”非常有限。靠烧烤火爆出圈的淄博,一季度经济增速比全国低11%,发展依然很低迷。归根到底,还是文旅产业能带动的经济规模太小,喂不饱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

与此同时,另一批城市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升级路径。他们非常低调,但切切实实抓住了时代机遇,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芜湖。

超级机房,低调拿捏江浙沪

都说万里长江向东流,可流到安徽时长江却没走寻常路,掉头朝北而去。八皖大地被一分为二,东西两翼隔江相望。而长江东侧,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一座长得很像辽宁的皖南重镇——芜湖。有趣的是,不仅外表长得像,内在的产业结构也很像。

同样的“C”位出道

芜湖和辽宁仿佛一对孪生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座重工业之都:世界第二的海螺水泥,国产汽车标杆奇瑞,都在这。“闷声发大财”的芜湖,早在08年经济就超过了老对手安庆,通江达海,水陆空齐活。

这里有亿吨大港芜湖港,客流量破百万的芜宣机场,汇集京福、宁安等三大高铁干线,高架快速路纵贯南北,长江大桥隧道横跨东西,更是安徽唯一拥有跨座式单轨的城市。

皖南重镇-芜湖

(芜湖夜景 图:图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长三角的光芒太耀眼,芜湖等一众安徽城市长期处于灯下黑的状态,可谓“江浙沪不带皖”。

没人能想到,低调的芜湖早已化身一座伪装成城市的超级机房,悄悄攥住了江浙沪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算力命脉。

安徽,也是长三角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生产算力的机房,也就是数据中心,可不只是买一堆服务器,找个厂房用卡车拉过去,插上电线光缆就能开工。

服务器是很娇贵的设备,太热太冷不行,太干太湿也受不了,温度要控制在10~25℃,湿度要在40~70%之间。为了防震,有时还要铺一层像弹簧床一样的减震底座,简直比豌豆公主要求还高。

光服务器连接的线路

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

(服务器特写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这些还只是单个服务器的要求,要搭建大型数据中心,就要测算市场算力需求,先搭建系统框架,合理规划功能分区,让成千上万台服务器各司其职。

再搭配上稳定可靠的供电、随叫随到的散热、时刻待命的消防、尽职尽责的维护人员、带宽堪比一座小城镇的网络等配套系统,才能让数据中心稳定运行,持续提供宝贵的算力。

一座数据中心的复杂程度

不亚于一座小城镇

(数据中心特写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在芜湖街头,随处可见各大龙头企业建造的数据中心园区,看上去就是一排排低调的银灰色大盒子,外观跟普通工业厂区似乎没什么区别。

但其实单单一个企业的大型数据中心,占地就能超过6000亩,几乎快赶上整个澳门的大小了,简直是庞然大物。

大型数据中心的占地

都快赶上整个澳门了

(澳门夜景 图:图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今年年底,芜湖各大数据中心的智算算力将达到16000P,相当于800万台家用电脑在同时满负荷干活。要想发展人工智能,就必须拥有这些关键计算资源。

众所周知,这几年ChatGPT等异军突起的大模型,让大家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曙光。接下来,究竟哪条技术路线才能真正挖出人工智能这座“金矿”,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充沛的算力做“燃料”。要想大力出奇迹,就要依靠极强的算力不断探索积累。

输入文字就能生成足以乱真的视频片段

AI惊艳的表现震撼了全球

这背后靠的是强大算力的支持

(AI生成视频片段 图:OpenA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湖这个超级机房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横跨中国东西的超大工程。

东数西算,江城新机遇

东数西算,江城新机遇

为了满足高速增长的算力需求,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将建设8大算力枢纽、规划10大数据中心集群。

这些算力枢纽涵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以及成渝、内蒙、甘肃等地。看似雨露均沾,其实分布非常讲究,因为距离决定了速度。

八大枢纽+十大集群

构成了庞大的“东数西算”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数字时代,我们的“信息反馈速度”要达到10毫秒,相当于从你点击屏幕,发出信息到数据中心再计算反馈到你的手机上,来回只有0.01秒。这0.01秒,就决定了数据中心的建设范围。

在“东数西算”工程中,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三大都市群集中了众多元宇宙、大模型、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产业,需要耗费大量算力。

光鲜的人工智能产业

需要数据中心的庞大算力来支撑

(数据中心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数据中心对能源、能耗、距离、成本都有苛刻要求,既要离大城市足够近,又要大片平坦的空地布置机房和空调等设施,还要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和低廉的散热措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异军突起的芜湖、韶关等数据中心集群,其实是集天时地利于一身。

数据中心耗电惊人,光去年就用掉了4个三峡的发电量,恰好这几个城市都处于西电东送等主要电力通道的节点上,能满足“电老虎”们的需求。

可以“照亮半个中国”的三峡工程

经常被用作直观感知能源消耗的单位

横屏三峡工程夜景 图:图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韶关和芜湖都在江边,水冷散热所需的大量水资源,要多少有多少。距离上,他们离三大都市圈都不远,可以在0.01秒内完成数据信息的来回传输,尤其适合物联网、生成式AI、自动驾驶等需要极低时延的业务。

韶关的条件已经足够优越,可跟地势平坦的芜湖一比,粤北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让数据中心只能在群山夹缝中发展,建造成本极高。这么看来,芜湖简直是AI时代的”六边形战士”,是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最佳选址之一。

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

限制了韶关的进一步发挥

(贺江韶关段 图:图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我们讲过,把数据中心建起来本身已经是hard模式,但光是这样还不够。长三角对算力的需求这么大,上海、苏州、嘉兴也都在兴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可受限于紧张的土地供应和捉襟见肘的电网容量,数据中心的规模始终上不去,算力缺口依然很大。

在长三角核心区盖服务器

距离是足够近了,就是有点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湖的智能(AI)算力能在2027年直冲45000P,除了天时地利,还离不开“人谋”。这就需要引入大量云计算企业,让数据中心真正转起来。

早在2019年人工智能还未兴起时,芜湖就已经瞄准了高新技术产业,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到芜湖建设数据中心。那时候芜湖的云计算企业不到今天的十分之一。

芜湖

数字时代新的“九省通衢”

(长江芜湖段 图:图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步快,步步快,提前布局的芜湖在全国十大数据集群中,第一个聚齐了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还引入华为云等15家龙头企业,形成庞大的数据中心集群,承担整个华东六省一市1/3以上的算力需求,稳稳拿住了长三角的算力命脉。

云端算力,助推芜湖起飞

云端算力,助推芜湖起飞

数据中心虽然好,可复杂的架构和昂贵的建造运营成本,让一众亟需算力的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兴叹。

而这几年崛起的云计算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让数据中心远程提供所需算力,需要多少就买多少,再也不用自建数据中心了

再也不用纠结红线还是蓝线了

(数据中心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明年,预计80%的算力都将是云端化的算力。芜湖,也将从数据中心华丽转身云计算核心,在信息时代C位出道。

6月14日,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正式开服。

在芜湖“算力逆袭”的进程中,华为云是芜湖数据集群中首个开服的数据中心,在弋江区打造江北、三山、职教园等三大数据园区,总占地面积达6000亩

一眼望不到边的华为云数据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湖地处华东腹地的区位优势,让数据中心能在0.01秒内直达上海、杭州等华东和中部20+热点城市,全面覆盖江浙沪加中部六省,可以说是算力时代的九省通衢了。

要满足全国对算力的需求,一个芜湖是不够的。华为云还以乌兰察布、贵安、芜湖为端点,布局覆盖全国的算力铁三角,构建AI算力一张网,随时随地体验极致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此为基础,华为云通过昇腾云服务提供稳定可靠的云化AI算力,以即开即用的澎湃算力,高效易用的全栈开发平台,服务中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发展。

网红经济的短暂火爆,终究带不来长久的富贵。与其依靠外界泼天的流量,不如像芜湖一样扼住自己命运的喉咙,紧紧攥住江浙沪的算力命脉

从算力逆袭,到竞逐AI,逆天改命的芜湖,走出了一条有别于网红城市的长红之路。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