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今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先驱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前段时间,林徽因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迟到97年的建筑学学士学位,冲上热搜。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代为领取了这份特别的证书。

近日,于葵写作的《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书中披露了林徽因在宾大求学的许多细节。

新书发布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书发布会现场

在“不收女生”的建筑系选修了全部课程

于葵在书中写道:“1924年秋,林徽因、梁思成与陈植三人一同抵达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梁思成、陈植都顺利地注册入学,成为宾大建筑系的学生,而林徽因被告知该校建筑系‘不收女生’,理由是‘建筑系学生经常要整夜画图,女生无人陪伴无法适应’。”

于是林徽因采取了曲线求学之路。注册了学校的美术系,成了美术系的一名学生,然后选修建筑学。“说她是选修,其实林徽因的选修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建筑课程(除了男体写生和入工地现场等课程不被允许外)。学院评估机构认定她‘成绩甚至优于同班优秀的男生’。2007年,为了拍摄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我(于葵)曾同央视编导胡劲草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找到了林徽因、梁思成当年入学注册的档案。捧起林徽因泛黄的成绩单,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动,手中的文献似乎带着前辈的温度。看到林徽因的成绩单上记录着不少‘D’,我不觉微微皱起了眉头。档案管理员见状笑着解释道:别紧张!‘D’代表着Distinction(杰出),也就是最好的成绩!”

林徽曾想过暂时放弃学业安顿家人

在《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一书中,林徽因、梁思成家属首次公开大量家藏珍贵影像和文字档案,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徽因。于葵回忆,小时候太婆(林徽因母亲)给家里送来了一只箱子,后来广为人知的那些林徽因、梁思成影像都出自这个可爱的箱子,母亲梁再冰还将其中的不少照片捐赠给了新华社。家藏的文物中,尤属林长民与梁启超的大量日记、书信等最为珍贵,其承载的信息丰厚,对相关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半个世纪过去后,我开始重新细细打量外公、外婆留下的这些遗物,当年那只箱子里的许多东西成为我今天撰写本书的素材。”

《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

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出,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1925年被流弹击中身亡后,林徽因还曾想过放弃学业,回国安顿家人,挑起家庭的担子,是梁启超写信制止了她,他在信中明确告诉林徽因与梁思成:“我把这责任挑在肩上”,徽因的学费“我勉强凑总可以凑得出来,我的主意连明年暑假也不消回来,还是一气呵成地把学程做完……一起回来。”(1926年1月16日,梁启超致梁思成信)

陈平原评价她“有建筑家的学养、诗人的眼光、思想者的锋芒”

在6月12日,“重读林徽因”——林徽因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新书发布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的评价相当贴切,他说,林徽因是这样的人,她的整体的精神气质比她具体的某一个专业领域的成就要更高,更被世人所关注。她有建筑家的学养,有诗人的眼光,还有思想者的锋芒。

新书作者、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书作者、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于葵在书中也回应了为外界所津津乐道的林徽因家的沙龙。她写道:“林徽因最可贵之处正在于她的‘真’。她主导的聚会,令很多亲临者毕生难忘,受益非常。她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出于自然的流露,绝非‘社交沙龙’中那些故作‘名媛’的卖弄,也不是影视剧中小家女的‘眉目传情’。她谈锋甚健,兴趣广泛,思想深邃,所及话题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萧乾先生曾为她惋惜:‘倘若将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那些充满机智,若有风趣的话一一记录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本书啊!’遗憾的是,林徽因没有机会为自己写一本书。”

新书发布会大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书发布会大合影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