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和一个朋友聊天时,她告诉我:

“我从来都不敢拍照,也从来不用语音聊天功能,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得太丑了,声音也好难听”

可事实上,这个朋友跟“长得丑”、“声音难听”都不沾边

五官端正秀气,声音也温柔甜美,这是我给她的评价

但她却一点也不认可,内心对自己的评价极低,也时常自卑地不敢与人交谈,哪怕是有机会站在一起说话,眼睛也四处闪躲、根本不敢与人对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典型的不善于表达,直到后来关系熟了,慢慢聊天才发现真相

原来,朋友之所以现在如此自卑、能量低,这都是因为她母亲小时候管得太严

母亲认为女子无颜才能相安无事,不希望朋友受到伤害、也不允许早恋,从小就处处贬低

说她长得跟煤炭一样黑,说听着她的夹子音就想吐,甚至还打击说“不管如何改变也没人会喜欢”…

这件事,突然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孩子现在生活的家庭氛围是什么样,那他们长大后的状态就是什么样”

如果孩子总是被批评打骂、自卑纠结、恐慌打压,那孩子将来的做事效率、和个人能量都比较低

不想孩子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把罪过揽自己身上,活成做什么都没有动力、干什么都疲惫不堪的低能量,那家长们就不要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孩子能量了

特别是以下7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为小事纠缠

很久以前,在马路上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女孩,大概3岁左右的样子吧,她的妈妈腹部隆起,一看就知道是怀第二胎了

那时是炎热的夏季,又正值中午的闷热时候,小女孩和妈妈在一家玩具店门前等车,期间看上了一款玩具哭着闹着不走

妈妈喊了好几遍、也劝了好几遍都不听,情绪暴躁之下她把女儿拎起来丢在一边

然后恶语相向地说:

“这么不听话的小孩,我不要了,你怎么不死在外边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目睽睽之下,女孩被丢到一边,她眼里露出的惊愕、和害怕,让我看了心惊

也许妈妈只是因为家里玩具太多、不想惯着女孩三天新鲜的说买就买毛病,可如此过激举动,对孩子的影响是何其之大

小时候的兰妈,也经常被老爸各种恶语打击,以至于现在都已经快三十岁了,还依然胆小如鼠

做什么事情都瞻前顾后,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能自责半天,如果期待的某件事没有做好,那能翻来覆去失眠好几天

这就是小时候在小事上过多纠缠留下的心理阴影,一个人的心就那么大,一旦被不愉快的情绪盛满了,那自信、快乐就自然无处可入了

所以,聪明父母教育孩子时从来不在小事上纠缠

尽量用健康的、积极的、正能量的话,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才能让他们在温暖港湾中拥有阳光和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过度起跑线

朋友圈有个开小诊所的女医生,在她那里看过几次病

刚开始加上好友那几年,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她晒外孙女的朋友圈

女儿长相甜美,算是嫁入了豪门吧,家里有好几套房,公婆又是日进斗金的做生意人

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好的先天条件,外孙女从小就被送往各大兴趣班培养才艺

幼儿园会背古诗、写得一手好字,也能独自做很多练习题

到了小学就更厉害了,直接用英语跟家人对话,普通的外人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成绩呢,一直都是周围同龄人的佼佼者,更是被大家所公认的学霸才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女孩就很少在朋友圈出现了,基本上也就是逢年过节时有个自拍、合照什么的

某一次再次去诊所,我好奇地问及原因才知道

原来,之前总是考一百分的女孩,自从读三年级之后成绩大幅度下降,自尊心受挫、再加上爸爸妈妈逼得紧,孩子现在一说写作业就闹、一提成绩就哭

里面的原因不用想都知道,这就是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的过早厌学现象

就像再好的成绩,也不过是一棵树长得好的那片叶子,如果经不起风吹雨打,最后很有可能连着树叉都跟着一起折断了

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在奔跑之前务必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还有自信的心态

内心强大了,做什么也就不怕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当众揭伤疤

孩子最怕父母三件事:

•一怕被冤枉

•二怕被贬低

•三怕被当众揭短

这里的每一种,对孩子的伤害都很大

特别是当众不留情面的揭短,伤害的是一个孩子的自尊,还很有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快到暑假了,我问堂姐打不打算接孩子去她工作的城市玩儿

堂姐说再看看,看看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如果还可以就接出来转转,如果比较差就留在家里补习

而说起孩子的学习状况时,她也满脸愁容,更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了

原来,堂姐前几天和她婆婆聊天时,得知老家有一个读初中的女孩跳楼了

原因是她的妈妈在学校门口批评揭短,还说了很多伤害孩子自尊的话

女孩很难过,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最后想不开终究是没过去心里那道坎儿

听到这里,我很难过、也很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有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玻璃心了,批评几句就动不动跳楼,那以后还怎么经得起大风大浪

事实上,我们都没有给孩子锻炼挫折的机会,又怎么能怪孩子玻璃心太重呢

想想以前,我们翻山越岭、哪里好玩往哪里跑,从小摔跤长大、也就不再惧摔跤了

再看看现在,孩子整天不是被绑在学校、就是绑在家里学习,不经世事、自然就因为一点小事脆弱不堪

所以,孩子玻璃心不怪他们承受力弱,怪就怪家长把孩子拴得太紧

做一个明智且理智的家长,不要当众揭短,也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炫耀对象,有投资就有回报,说的也是懂得投资和运营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传递负能量

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往往都是充满着负罪感

一个叫姣姣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辅导机构当英语老师,每天的任务就是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即便拥有受人敬仰的职业,她的内心还是那么灰暗

工作累了,想下馆子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到了餐馆门口又离开了

过节过生日,想买一套衣服改变下风格、和心情,到了选好要付款的那一步又后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是,她每次准备对自己好点的时候,脑子里就会响起妈妈曾经的诉苦声:“我和你爸每天那么累,都是为了你,你有什么资格享福”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做一个听话的小孩,也习惯通过诉苦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家长有多么的不容易

可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让孩子承受他们那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压力,这不仅不公平、还会把孩子往自我厌倦的绝路上逼

如果孩子没有了心力、和前行的勇气,那说什么都无法再获得快乐

所以,为人父母最应该学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向孩子传递负能量,更不要把不该有的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

试着把心情调到和孩子一个频道上,就能体会平时体会不到的感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不接受反驳

母亲节那天,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

有个女孩,回家第一件事就激动地找妈妈

看到妈妈在厨房洗菜,她连忙搬个凳子站在旁边认真学着

为了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女孩开始央求妈妈把洗菜的任务交给她

妈妈担心孩子洗不干净菜,就在一旁耐心地教导着

可女孩却没有认同,直接反驳说:“把青菜对着水龙头一片片洗多费劲,还浪费水,直接放在盆里接水不就行了,速度快,节约省水,效果还好”

妈妈听后气得不行,她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如此顶嘴,分明是不把她这个妈妈放在眼里,以后还能指望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明明是温馨的时刻,却因为想法不同的不接受反驳,失去了节日本就该有的温馨

透过这件事,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

“教育不是为了控制,如果我们事事都要和孩子争输赢,那结果只会弱化了孩子的能量,没有信心,做什么事情也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不想让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变得自卑怯懦,那家长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说“不”,接受孩子的反驳也是父母赢得孩子心的重要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和孩子欧气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跟女儿约定说:“回家后好好把作业完成,周末就带你去外婆家玩,外婆想我们了,我们也很久都没有回去了”

女儿开心地答应了

可结果呢,孩子在外面玩得太嗨,完全忘记了时间

作业一个字没写,妈妈在家等了快一个小时,去外婆家的末班车也早就出发了

回家之后,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女孩赶紧凑上去讨好地说:

“对不起妈妈,我回来晚了,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没有理会,吃饭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整个晚上更没有说一句话

于是,这段经历就深深地烙印在女孩的心中

即便是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妈妈不理会她的那个晚上,整个人都觉得格外地无助

她一直觉得,妈妈不爱她了,她也根本不配得到爱…

这就是和孩子呕气的能量消耗,也是在吸取孩子能量、打压他们的快乐

也许我们是希望通过“冷处理”,让孩子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问题,可孩子真正想听到的声音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冷漠的态度

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也永远比“不理人”的怄气更有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哭穷限制孩子

一个幸福的孩子,就是从允许、接纳、还有包容开始的,如果一开始就用哭穷限制孩子,那孩子一辈子都可能是个“穷人”

闺蜜的大姑姐娟子,生在重男轻女的那个年代,也遭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

小时候想上学,妈妈哭穷说:“上什么学,家里哪有钱让你上学”

别人过年都有新衣服,她也想穿红袄子,妈妈又打击说:“饭都吃不饱,我跟你爸养你和弟弟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长大成人之后,即便是生活条件好了,也舍不得穿、舍不得喝

如果有人劝她“对自己好点,想要什么就去买”,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配”

这件事不由地让我想起俞洪敏老师演讲时的一句话:

“物质上的穷只是一时的窘迫,如果心被压穷了,那孩子的心性、眼界和格局都会直接被限制”

深以为然,一个人的能耐由心而生,我们教育好孩子也该如此

不管成绩如何、不管将来怎样,也不管我们能不能把孩子培养出来,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的内心充盈而富足,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父母无条件的支持与关爱

而父母存在的意义呢,不仅仅是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富裕、和舒适环境,而是来自内心、和情绪上的价值感

当孩子想起父母时能嘴角上扬露出微笑,这才是幸福的感觉,也是父母存在的意义

父母能做的也是不断反思、纠正自己,努力做好孩子的成长后盾,为孩子系好通往未来的安全带,然后在身后默默支持鼓励孩子

让孩子拥有更多无惧前行的自信力量,他们才能给自己拼一个大好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关于养孩子就不要在小事上消耗能量,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