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自|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作者 | 暖心

播音 | 武冰洁

视觉设计 | 王荣佳、樊薇

栏目主持 | 杜润楠

“养孩子真的好累啊!”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满脸疲惫。

询问她原因,她说:“母亲节,让我儿子送个礼物,还伸手问我要红包。再说前几天,因为学校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口角,多问了他两句,他就嫌我烦。”

朋友越说越激动,不断数落着孩子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父母觉得养孩子越养越累?可能是“用力”方式不对,很多时候,养孩子需要的是“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配的物质给与

让孩子学会付出

侄女今年高一,她看中了一个银手镯很想要,就要求妈妈给自己买。

她妈妈觉得她还是学生,不给她买。

侄女就开始抱怨:“你一天只顾自己穿好的,我这点要求都不满足,我还怎么好好学习?”“以前我要什么,你都给,现在这么小气?”

后来她妈妈拗不过她,最终妥协。

她的妈妈一直秉承着“女孩富养”的原则,从小到大要什么都给买,侄女虽然成绩很好,但是被养得非常“娇贵”,要什么都必须给什么,不然就发脾气。

父母给予得太多,反而让他们失去了责任感。孩子,本就不应该毫无底线地满足,物质需求也要学会“低配给予”。这个“低配”的定义并不是不给,而是“适度满足”。

比如,当孩子想要一件新衣服,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适合孩子的衣服,而不买贵的;当孩子想要和同学攀比而想要好东西时,父母要懂得拒绝。

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给予孩子的物质满足,目的不是为了让小孩子沉迷于物质,而是通过“适度给予”,让孩子在没有匮乏感的基础上去创造丰盛,同时让他懂得珍惜与付出,让他不会被诱惑轻易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配的亲子陪伴

让孩子获得情感满足

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成长变化,但却有一个共同点是:需要父母陪伴

陪伴的品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孩子的性格。尤其是12岁以前的孩子,特别需要安全感,如果你没有花时间和心思,那么会让孩子出现两种现象:

一种是叛逆,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另一种性格自卑,缺乏安全感,内心变得脆弱敏感。

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心灵之泉,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无助又敏感。

但是生活中,尽管有一些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心理支持的正能量。我们要给孩子最真心的爱,这一定是花时间、花心思的。

陪伴就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教育孩子最完美的捷径,是父母不能缺席的“一堂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配的共情理解

走进彼此心里

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孩子不和自己沟通,那是因为父母也不愿意去解读孩子的情绪。

孩子一哭就想阻止;孩子一做错事就觉得他有问题;看见孩子难过、伤心,还会不断地贬低、责骂……

这种充满训斥和不信任的感觉,会让孩子出现很多问题:抑郁、敏感、叛逆,冷漠孤僻,不与父母沟通……

有人说过:情绪是上天赋予我们和孩子用以感受世界的一种方式,生活因有喜怒哀乐,才显得精彩万分。

每个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比如孩子觉得自己很厉害,需要被父母看见并赞美;再比如,孩子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伤心、难过,此时父母需要用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孩子的无助,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关注与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情是表示接纳、是拉近心理距离。对待孩子的情绪,父母的共情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亲子关系建立信任和情感连接。

共情并不是一句空洞的“我理解你”,而是一个完整的情绪融入。共情大体分为四个层次:

1)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到认知共情。

2)感同身受:用心体会孩子的情感状态,达成情绪共振。

3)积极回应:通过实际行动关爱孩子,温暖孩子的内心。

4)正向引导:以鼓励和期待的方式推动孩子前进。

当父母做到第四个层次时,你会发现,孩子和你的关系会越来越近。

你想养出有责任感、懂感恩、勤奋又努力的孩子,在物质上“吝啬”一点吧,这是激发他动力的根源;

你想让孩子健康、积极、乐观,就多花点时间陪陪他吧,让他感觉到这个世界在爱他;

你想让孩子与你越来越近,就去“理解”他,和他同频共振,你会得到他的信任。

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是既要爱他又去努力塑造他,让他成为越来越优秀的自己。

本文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请联系授权。

本文作者|暖心

责任编辑|杜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