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以这种最朴实的方式,来纪念和缅怀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公元前340年,在巫峡旁边山奇水秀的秭归,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刚,字灵均。他本是楚国的贵族,青年时代就得到怀王熊槐的信任,官至左徒,仅比令尹低一点,相当于副相。他可以和国王商谈国家大事,起草重要文书,并且还接待外来使节,同各国诸侯打交道。

那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国力最强大的只有秦楚齐三国。屈原主张楚国联合齐国,共同抵抗秦国,并希望怀王选贤任能,改良内政,励精图治,使楚国更加强盛起来, 从而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

遗憾的是,由于楚怀王政治上的短视,贪图小利,且受到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以及宠妃南后郑袖等一群腐化自私者的包围,排斥了屈原的主张,并渐渐疏远了屈原。怀王末年,屈原被流放到了汉北。这次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并未使屈原屈服,他仍然对怀王抱有幻想,心怀祖国,坚持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为孤立楚国,削弱六国合纵联盟,趁屈原被疏之机,开始了离间楚齐关系的活动。公元前313年,秦派张仪使楚,佯许以商於(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西南和西峡县东)600里之地,诱怀王绝齐亲秦。后怀王发觉受骗,遂发兵攻秦,结果遭到惨败。

“怀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于此,于是复起用屈原。屈原使齐”(刘向《新序》),希望再度联齐抗秦。

当屈原使齐未归之时,张仪二次使楚,贿赂靳尚,与郑袖等内外勾结,进行阴谋活动。昏庸的楚怀王在佞臣权奸的诱骗之下,竟以楚女妻秦昭王,认敌为亲,放弃抗秦。屈原使齐的所有努力,全部付于东流。楚国政治也陷入“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的黑暗局面。

公元前299年,怀王幼子子兰等人怂恿怀王赴秦与秦昭王相会,屈原力阻无效。怀王入武关后,秦趁机要挟割地,怀王不从,竟囚死于秦。此时的楚国,已“兵败地削,亡其六郡”,一蹶不振。

怀王的死,对于忠君爱国的屈原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毁灭了他依靠怀王治理国家的理想。屈原对子兰劝怀王入秦、壅君误国的行为十分痛恨,因而与保守的贵族集团的矛盾斗争也更加尖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98年,顷襄王即位,他不但忘记了国仇父仇,而且还做了秦国的女婿。与此同时,加紧了对屈原的迫害,在令尹子兰的策划下,将屈原放逐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统兵攻拔郢都,人民四散逃亡,楚国君臣仓皇出奔。诗人日夜睠顾、无限热爱的楚国,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理想的毁灭,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使屈原完全绝望。

在屈原沉江之前,他曾遇到过一位在江上打鱼的渔父。渔父问他:“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般地步呢?”屈原回答:“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的人;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里来了。”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都喝醉了,那么您又何必独自清醒呢!”屈原反驳道:“我听人说过,刚洗过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也不会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果然几天后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怀着未能实现政治理想的无限悲愤和痛苦,自沉于汨罗江,结束了他悲剧的然而又是光辉的一生。

屈原可以不去死吗?春秋战国时代的士人知识分子,每当自己的政治需求得不到支持的时候,就会跑到别国去献策求进,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以屈原的才能,和他当时对外交方面的熟悉,离开楚国,不是没有出路的。他一贯主张联齐抗秦,而且还出使过齐国,而当时的齐国,又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到齐国去,一定会备受欢迎,并且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灵氛曾劝他:“那里又缺少了香草,为什么偏要留恋故乡?”巫咸更加直截了当地说:“你上下四方去找吧,准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面对种种诱惑,屈原的信念却始终如一。屈原从被怀王怒而疏之到汨罗自沉,度过了三十多年的苦难岁月,遭到了无尽的打击迫害,但他始终不肯离开自己的国土。而且越是在最痛苦最困难的时候,他越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正是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屈原成为千古不朽的伟大诗人。他坚持理想、忠于祖国、嫉恶如仇、守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不但为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伟大作家所敬仰,更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农历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用包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他。把粽子投到河里,为的是使蛟龙别把诗人吃掉;划龙舟竞赛,则是想抢先把诗人打捞出来。此风俗流传了两千多年,还传到朝鲜、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至今长盛不衰。因为屈原走进了端午节,从此端午节就充满了崇高的氛围。

“楚人遗俗阅千年,箫鼓喧呼斗画船。风浪如山鲛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宋代诗人陆游的“端午”绝句,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当年端午时节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又是箫鼓喧呼,又是画船争斗,龙舟竞渡掀起了像山一般高的波浪,连水底的鲛鳄都横在水面上。最后一句可谓点睛之笔——要知道当年人们是为了救投江的屈原,才如此争先恐后地划船,那么,今天的人们是不是还保持着这样一种爱憎分明、团结一致的精神呢?

“往事越千年”。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国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考验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正是屈原那种热爱国家和民族、坚持理想和操守、虽九死而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怀吗?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屈原永远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灿烂星河中一颗最耀眼明亮的星辰,他的诗赋也会让我们永远记住那颗不屈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