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洲玛雅文明遗迹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中心地带,是美洲最具标志性的考古遗址之一。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的几个世纪里,这里一直是人口众多、实力强大的政治中心。奇琴伊察的影响遍及整个玛雅地区,深入墨西哥中部的中心地带。

如今,奇琴伊察也是整个中美洲研究得最深入的考古遗址之一。这里以不朽的建筑而闻名于世,神庙众多,其中最雄伟的建筑之一便是闻名的卡斯蒂略金字塔(El Castillo),也叫库库尔坎神庙(Kukulc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斯蒂略金字塔。(图/Johannes Krause,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这里其他的重要遗迹还包括圣井(Sacred Cenote),也就是祭祀井。这是一个通向地下水源的天然落水洞,但也包含着大量祭祀杀戮的证据。自20世纪初以来,发掘工作已经从井底发现了金器和人类骸骨等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井。(图/Rodrigo Barquera,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遗址核心区还有一个巨型头骨架“骷髅墙”(tzompantli)的石雕,这也暗示着祭祀在奇琴伊察仪式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建的骷髅墙石雕。(图/Johannes Krause,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1967年,在圣井东北方向300米处修建机场跑道时,人们又发现了一个贮水坑穴(chultún),这是一个通常用于储存饮用水的人工蓄水池。这个洞室和相邻的一个洞穴里也有大量骸骨,上面覆盖着大部分未被破坏的树皮和石灰石粉末,还有动物骨骼和陶瓷制品。在古玛雅人中,洞穴、天然井(天然落水洞)和贮水坑穴一直与儿童祭祀联系在一起,这些地下设施被视作通往地下世界的连接点

放射性碳定年发现,祭祀活动的时间跨度达500年,大约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100年,也就是奇琴伊察衰落的前后。通常认为,这些祭祀与玛雅人的重要主食作物玉米的农业周期有关。或者,它们可能是玛雅雨神恰克(Chaac)的祭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 玛雅地区在美洲的位置;b) 奇琴伊察和提斯卡卡尔图尤布在尤卡坦半岛的地理位置;c) 发现墓葬的贮水坑穴和邻近洞穴的地层;d) 贮水坑穴在奇琴伊察考古遗址中的位置以及它和卡斯蒂略金字塔的位置关系。(图/Rodrigo Barquera,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尽管这种残忍的祭祀活动声名狼藉,但人们对它的作用和文化背景仍然知之甚少。

在一项新的基因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64具古代献祭者的遗骸后,揭示了古玛雅奇琴伊察遗址人类献祭的新细节。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每位祭祀牺牲者都是男性,大多是青少年甚至儿童。此外,许多牺牲者的亲缘关系相当密切,包括两对同卵双胞胎。这不由让人联想到玛雅神话的重要主题。

对这些古老基因组和现代玛雅人基因对比还表明,尽管受到欧洲殖民主义的影响,古玛雅人的基因遗产在如今这片地区的原住民中依然在延续。研究已于近日发表在《自然》上。

谁被献祭了?

根据16世纪西班牙人的记载以及从圣井中挖出的骸骨,人们一直认为被献祭的对象大多是年轻女性和女孩。但仅凭身体检查很难确定幼年遗骸的性别。

新研究对在贮水坑穴发现的遗骸进行了遗传学研究。通过分析从颞骨岩部骨骼(内耳所在的部位,也是人体最致密的骨骼之一)中收集到的DNA,研究人员发现,被献祭的对象都是男性。先前的分析表明,约有一半的牺牲者在3到6岁之间,没有一个成年人

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这些孩子是当地的玛雅人,其中四分之一的个体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比在其他研究中通常观察到的情况要高得多。这些孩子的饮食习惯相似,表明他们可能是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

在贮水坑穴还发现了两对同卵双胞胎。要知道,同卵双胞胎只占大约0.4%的妊娠情况,因此在64个个体中发现两对双胞胎不太可能是偶然。因此,他们很可能是专门挑选双胞胎来献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西哥壁画家迭戈·里维拉于1957年绘制的英雄孪生兄弟。(图/)

双胞胎在玛雅神话和古典玛雅艺术中十分重要。例如,双胞胎和献祭是玛雅圣书“议会之书”《波波尔·乌》(Popol Vuh)的中心主题。在这本书里,孪生兄弟胡恩·胡纳赫普(Hun Hunahpu)和乌库布·胡纳赫普(Vucub Hunahpu)落入冥界被众神祭献。而胡恩的儿子、英雄孪生兄弟胡纳赫普(Hunahpu)和斯巴兰克(Xbalanque)不断历经牺牲和重生的循环,智胜了冥神,为他们的父亲和叔叔报仇。

古典玛雅艺术中大量表现了英雄孪生兄弟和他们的冒险经历。而在一次大规模埋葬男童的仪式中发现了孪生兄弟和其他近亲,说明这些男童可能是因为它们的亲缘关系而被选中献祭。

基因延续至今

到了16世纪的墨西哥,战争、饥荒和流行病席卷了这片地区,导致人口下降九成,其中最严重的流行病是1545年的“科科利兹利”(cocoliztli)瘟疫。这场大瘟疫是由丙型副伤寒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Paratyphi C)病原体引起的。而在奇琴伊察获得的详细遗传信息,还让科学家研究了美洲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殖民时代的流行病对原住民长期的遗传影响。

研究人员从附近提斯卡卡尔图尤布(Tixcacaltuyub)68位当代玛雅人身上采集了DNA样本。现代基因组和古代基因组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基因的延续。

尤其在比较与免疫相关的基因时,可以发现前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的玛雅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如今玛雅人携带的基因增强了抵抗力,抵御对16世纪欧洲人在殖民时期带来的很多疾病,尤其是对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

现在墨西哥东南部玛雅人不仅携带着过去居民的基因遗产,还带着殖民时代流行病的伤痕,以及他们几个世纪以来战胜疾病的特征。

这项研究展示了奇琴伊察仪式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引人入胜的结果表明,古玛雅居民的遗传遗产仍然存在于今天生活在奇琴伊察古城周边地区的民族和社区中。

#创作团队:

撰文:Takeko

排版:雯雯

#参考来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secrets-of-maya-child-sacrifice-at-chichen-itza-uncovered-using-ancient-dna-221610

https://www.mpg.de/22037367/0606-evan-ancient-maya-genomes-150495-x

#图片来源:

封面图&首图:Johannes Krause,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