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钟薛高创始人林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言:最近又被钟薛高“刺客”刷屏了。起因是钟薛高老板被限高消,转而开启直播卖红薯,试图挽一波狂澜来还债。但是5斤红薯居然卖到42.9块,难道他是忘了天价雪糕打骨折的教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直播间表示,自己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拖欠了员工的薪资等,希望能够通过直播,一点一点的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到底是真惨还是博同情,大家会去买单吗?

图源: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以前我们眼里遥不可及的大BOSS就在我们身边,平时看的直播,刷的短视频里都有他们的身影。是我们变有钱了,上升到这个阶层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恐怕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不景气,大多数居民都持保守消费的想法,资本赚不到钱就要另开赛道。

而当网红、开直播就是一个很好的主意!甚至明星、演员都开始参与进来。

图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群体的剧增、直播产生的效益和网络传播效应等使得直播行业成为了一个香饽饽,无数普通人争破脑袋都想挤进来。

图源:广东电商峰会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真是一条步步生金的罗马大道吗?不见得。

诚然,直播带来的商业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水涨船高,这个行业已经逐渐饱和,甚至可以说有了一家独大的现象。

卖过火箭的薇娅、“哪李贵了”李佳琦和疯狂小杨哥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头部主播,在这种垄断的时代,小主播难有出头之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前两位都已经淡出了我们视野,偷税漏税、蔑视消费者的背后是什么,是一个无视法度、复杂的社会心理,难以揣测。

据济南时报报道,斗鱼更是在一季度营收10.4亿元的情况下,主动退缴主播非法收益超1亿元,可见主播的水有多深。

图源:济南时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工人”王妈、“猫一杯”和于文亮等网红塌房事件层出不穷……无一不在向我们说明,这个快时代里,网红这种靠“博眼球”吃饭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只有返璞归真才能赢得稳固的一席之地!

图源: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质和营销不可本末倒置,企业要做的是在诚信经营中守法,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轲刺秦王,钟薛高刺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雪糕刺客”钟薛高号称其原料用的是20年结一次果的日本柠檬柚和全国只有3吨的南美洲、英国进口稀奶油、非洲进口天然可可粉,成本高达4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相关人士却表示:普通雪糕成本价2元、钟薛高最多4元。

在网友群嘲之下,钟薛高的营收仍然在刚成立16个月时就已经破亿,后来其估值甚至超过40亿。至此钟薛高一飞冲天。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就有网友曝光了钟薛高在烈日甚至烈火的炙烤之下久不融化,实为“科技与狠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薛高成立初始,对标的就是哈根达斯类高端雪糕品牌,但他的产品质量却和雪糕的天价定位严重不符,有虚假宣传之嫌,遭到了消费者的强烈抵制,表示不会为溢价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又被爆出欠薪、股份冻结、其名下的各平台账号也纷纷开始停更……

图源:天眼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曾经的雪糕“刺客”又化身红薯“刺客”向大众来袭,妄图再来一波“韭菜丰收”,但网友已经不再为其买单,被刺痛的只有我们普通人。

图源:钟薛高直播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静下来看看这场闹剧,简直就是富人的游戏,穷人的屠宰场

在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感受的时候,钟薛高的老板也是不干人事,直接被爆出拖欠员工薪资的丑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敢问从消费者手里赚取的那么多的利润是去到哪里了呢?这真是“打工人”被背刺的一生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费者对新消费的营销套路已经逐渐脱敏了,直言:“不买,买了显得我很蠢”。

是啊,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购买最本质的还是“物美价廉”四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大佬下场当网红直播

带货捞钱已成大势

其实像钟薛高这样的营销大户不在少数,想在市场中占据一番席位,这就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图源:电商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不能营销,而是应该在适度营销的框架和以品质为主,以人为本的宗旨下营销。

就像一直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牌小米,主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这恰恰符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口味。最近的小米SU7也是一经上线就大卖,网友直呼:雷军!雷神!

图源:小米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止手机、汽车,小米涉及品类众多,米粉对小米的狂热程度直达顶峰,一些人家里的装修堪称“小米之家”,米家产品统统揽入怀中。

这恰恰证明了用户的体验感和信任极为重要,这应该是营销和品质共同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实在令人眼花缭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品牌口碑的要求已经日益提升。

如果一些品牌仍然守着老旧的思想,去套路消费者赚钱,这样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利益,却不会让品牌持久的存活,也得不到做大做强的机会。

图源:澎湃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品牌因为质量问题或糟糕的用户体验受到负面舆论的冲击,那么这个品牌也基本上可以宣告退场了,没有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一切的营销手段都将如同泡沫。

相信有了“钟车之鉴”之后,会有更多注重产品研发、服务提升和用户需求的企业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大的初期投入和耐心是不容易的,但一旦做出来了,就有很大可能赢得消费者的心,得到忠诚的用户群体,去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市场地位,收获巨大果实。

而反观捷途汽车这边,靠着直播间女主播的擦边蹭到了一波流量,同时也是喜提一波封号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新消费市场饱和的时代,一味的暴力营销反而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捷途汽车就是很好的例证。

图源:潇湘晨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回头看看钟薛高这些营销大户失败背后的原因,无非就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加之对于产品的高端定位利用大力营销暴力出圈,吸引顾客,而后忽略了真正的重点——品质和口碑,再次被时代的风吹下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是手段,消费者和品质才是王道

从钟薛高放眼到整个市场的营销现象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消费者却对广告越来越抵触,如果还是走老路将会逐渐失去消费者的支持和好感。

图为:钟薛高因虚假广告被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未来企业的营销之路,终将还是要往多渠道、多元化、情感化的方向思考。总之就是不能硬化套路,要徐徐图之。

要谈营销就不能只说营销,还要说它营销的直播手段。

网络直播暴利的风终究是吹到了年轻人这边,一些年轻人受到低成本高回报的诱惑,不想着好好工作和学习反而跑到大街上直播,仿佛只要在这个小小的屏幕面前动动嘴就能得到数不完的打赏。

图源:抖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对这个圈子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很可能就会掉入资本家们精心设置的“直播”陷阱

没有上升空间的劳动价值实在令人迷茫,如果有好的工作环境,还会有那么多人去直播吗?

蜂拥而入的“主播”们让这个门槛低的行业变得更加无底线,乱象丛生。

比如博主“大蓝”在直播中就直言:他就是搞培训割韭菜的,还搞上了付费连麦,很快就被点名封号,搞噱头,不搞实业终是不可取。

图源:抖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群炫富群体在网络上制造阶级焦虑,王红权星曾豪言:身上穿的没有8位数都不敢出门。这是多大的口气呀。

在财富和”上流社会“加持下的直播,虽有争议但也确实引来了不少粉丝追随其中。不过,这位网红早已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行被封杀了

图源:抖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用奢华的生活场景和黄金珠宝来塑造自己的网络形象,去炫耀和崇拜财富都无可厚非,但通过网络直播这个途径却显得过于”不怀好意“。

同样的,在网络上进行商业虚假宣传也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激起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直播已经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名词,但也还是有很多坚守初心的人在认真做内容。

好的直播靠的应该是有质量的内容和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支撑,而不是随大流、博眼球和无下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董宇辉的出圈,他的卖货直播不单是一个销售平台,更是一个消费者愿意为了他的才华停留的情感交流空间。

通往成功的道路很多条,但取得成功的内核却始终不变——质量。

图源:B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的质量是销售数据的加油站,产品的品质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

一个品牌如果只注重短期的销售业绩,去大肆宣扬本没有产品功效,而把品质的坚守丢到脑后,那么无论他的营销手段再怎么高明,最终都难逃被市场的洪流舍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成功无捷径

确实,光有好的产品不去营销可能会导致无人问津,但是光有营销手段,甚至于只有大价钱买来铺天盖地的广告而没有实打实的品质,是无法赢取人心的,到最后只剩一个用黑心垃圾堆砌起来的空壳,沦为笑柄。

图源:微博人民网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真正实惠的品牌形象,始终坚持品质至上,不断追求创新和完美的品牌,才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最后是笔者很喜欢的一句话:“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做人、做生意都是一个道理,以人为本,保持初心,大家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会为钟薛高的“天价”红薯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