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年6月25日,凝聚了无数期待与梦想的帕德玛大桥终于正式通车。

中国可能修的太好了,为了纪念这一国家工程的非凡意义,孟加拉国甚至将其形象镌刻于国家货币之上,就连外国媒体来了也带人家上去走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壮举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什么?为何孟加拉国如此痴迷这座大桥?

孟加拉国的艰难

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数量最为庞大的两个国家,占据了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这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资源分配、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发展策略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孟加拉国虽然在人口数量上远不及中印,但它却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部,国土面积狭小,约为14.76万平方公里,却拥有超过1.6亿的人口,其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1265人,远远高于中国的每平方公里146人和印度的每平方公里464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加拉国极高的人口密度给国家的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卫生服务以及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城市过度拥挤、农村土地过度耕作、水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尤为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往往面临经济发展上的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粮食安全、就业机会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居住环境拥挤等。

然而,简单地将所有这类国家归类为“最穷”可能不够准确,因为贫困状况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稳定性、经济政策、教育与健康水平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加拉国虽然面临重大发展挑战,但近年来,它在减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特别是在纺织业出口以及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度等方面表现出色,这些都是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积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加拉国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角洲地带,这三条大河不仅塑造了该国丰富的自然景观,也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促进了渔业的发展。

其中,帕德玛河是恒河在进入孟加拉国后的主要分支之一,对孟加拉国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频繁的洪水和河流改道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尤其夏季期间,从大约每年的6月持续到10月,孟加拉国进入雨季,这几乎是全球最长的雨季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间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携带着丰富的水汽横扫整个国家,导致该地区降水量激增,平均降水量可达到约2500毫米以上。

如此之长且强度大的雨季,虽然对农业灌溉至关重要,保证了如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也使得孟加拉国极易遭受洪水的侵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和社会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强调汛期过河的风险,但是由于经济压力和生计需求迫使一些孟加拉国人不得不冒险尝试。

许多生活在河两岸的居民依赖日常的跨界往来进行贸易、工作或求学,而缺乏足够的桥梁和安全的渡轮服务,使得他们往往只能依靠简陋的船只或是非正规的渡河方式。

这些船只通常安全标准低,抗风险能力弱,在汹涌的水流中极易发生倾覆事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常的时候高峰期,等待乘坐船只的乘客队伍常常蜿蜒曲折,人们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排队等待,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效率,也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

除了等待时间长,过度拥挤还引发了安全和健康方面的担忧,超载船只在河流中穿梭,增加了航行风险,历史上不乏因超载而导致的沉船事故,进一步凸显了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早的时候,孟加拉国就想要修建一座桥,但是自己又搞不定,所以就找了一个帮手。

帕拉玛的建造

2014年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实力在全球舞台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中铁大桥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力压群雄,从参与竞标的全球超过40家顶尖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孟加拉国帕德玛公铁两用大桥项目。

该项目合同金额高达15.49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计算,接近人民币1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提交的标书,不仅在财务报价上展现出极高的性价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创新而可行的建造方案。

在原有的计划基础上,中国与孟加拉国携手进一步提升了帕德玛大桥的设计理念,决定在桥面上方通行车辆与行人之余,桥面下方增设火车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创举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大桥的运输能力,还促进了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

火车轨道的增设意味着货物可以直接通过铁路从一岸快速运达另一岸,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加速孟加拉国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其国内及国际贸易联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样一个想法既服务于民众日常的出行,又助力国家经济腾飞的多用途基础设施项目,孟加拉国政府与民众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决心。

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拨出专款,并积极寻求国际援助与贷款,以确保项目资金充足。同时,民众自发组织捐款活动,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百姓,都慷慨解囊,共同为这座象征国家进步与民族自豪的“梦想之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中国中铁大桥局的工程团队踏上了前往孟加拉国的征程,他们的目标是在帕德玛河上架起一座桥梁,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中孟两国友谊的象征。

刚抵达帕德玛河畔,工程师们便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帕德玛河床异常深厚的淤泥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帕德玛河以其湍急的水流和深厚的淤泥而闻名,这些淤泥如同流动的沙丘,给桥梁基础施工带来了极大困难。

传统的桥梁建设方法在这里显得捉襟见肘,因为当钢筋混凝土桩试图插入河床时,就如同将筷子插入一碗稀粥中,几乎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撑力来承载桥梁的重量,更不用说要经受住洪水季节的冲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一挑战,中铁大桥局的专家们迅速启动了创新解决方案的研发,他们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超长桩基施工技术、深水基础处理以及特殊材料的应用。

工程团队利用振动沉桩技术,并结合高精度定位系统,确保桩基能够穿透软弱的淤泥层,深入到更加稳固的地质层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桩基的稳定性,工程师们还设计了大直径的钢管桩,并采取了特殊的防腐措施,以适应帕德玛河特有的水文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孟加拉国不具备完整的大型桥梁制造能力,中国决定采取在国内预制桥梁构件,随后通过海运和陆运相结合的方式,将这些构件运输至孟加拉国。

将庞大而笨重的桥梁构件精准吊装至预定位置,是一项极为复杂且技术要求极高的任务。为此,中国特别部署了“天一号”这样的重型起重船参与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6月,随着最后一块关键构件的顺利安装,横跨在孟加拉国帕德玛河上的帕德玛大桥,在全球瞩目下宣告建成。

帕德玛大桥全长约6.15公里,是连接孟加拉国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被誉为“梦想之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达卡至南部21个区的距离,预计可使孟加拉国GDP增长1.5%,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具有深远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的孟加拉国的帕德玛大桥再次成为了全国欢庆的焦点,民众满怀喜悦地挂满了彩旗,共同庆祝这一标志性建筑通车一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对孟加拉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对大桥通车的纪念,更是一场关于收获与进步的庆典。

在通车的一年间,据统计,共有约565万辆汽车穿梭于这座雄伟的大桥之上,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两岸的通行时间,促进了人员与物资的高效流动,还直接带动了过桥费收入的显著增长,累计达到了惊人的5.3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这样的营收速度,中国作为投资方,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内,不仅有望实现投资成本的全面回收,还能获得超出预期的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成就不仅是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战略的成功案例,也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结语

帕德玛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技术的胜利,更是成为了孟加拉国民众心中的一份自豪与喜悦。

这座大桥不仅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连接南北的通道,它还承载着孟加拉国家发展与民族梦想的重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提及这座大桥,孟加拉国人都是洋溢着骄傲之情,许多民众甚至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亲眼目睹这座象征国家进步与繁荣的标志性建筑。

大桥的壮观景象,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也逐渐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提升了孟加拉国的国际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帕德玛大桥的重视与宣传,实际上是一种正当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它反映了这座桥梁对于孟加拉国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座大桥,孟加拉国向世界展示了其克服困难、追求现代化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发展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帕德玛大桥将继续见证并促进孟加拉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激励国民前进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