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是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肾等器官的重要手段。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使用降压药,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关注用药安全,知晓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停药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比如出现以下5种情况:

1.出现低血压症状

服用降压药后,若服药后出现持续乏力、眩晕或心跳异常,很可能出现了低血压。此时,应立即停药并去专科就诊。

夏季高温下,血管扩张与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血压自然下降。高血压患者在此时尤其要警惕低血压风险,它不仅带来不适,还可能诱发脑梗或心梗等发生。

因此,特别提醒,服用降压药时,务必定期监测血压,既能评估药物疗效又能防止低血压对身体的损害。

2.血压未降反升

在降压药物治疗期间,如果服药时间足够长,但血压未如预期下降,反而上升,这可能意味着当前的用药方案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停药并调整用药方案是必要的。

服用降压药血压不降反升,也需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可能。此类高血压源于其他疾病,如肾动脉狭窄等。常规降压药或难奏效,治疗原发疾病方为关键。

此外,也需要注意某些药物可能与降压药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血压上升的风险。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药物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降压药时,不良反应的监测不容忽视。轻度不良反应通常在持续用药后会逐渐减轻,人体会逐渐适应。然而,若遇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务必及时停药。

比如服用地平类降压药,脚踝水肿、牙龈增生等为其常见不良反应。若这些症状轻微,随时间可能自行缓解,通常无需停药。一旦症状持续加重,影响生活质量,便需果断停药。

对于普利类降压药,干咳是需警惕的不良反应,这与药物机制有关。沙坦类药物则需注意血管神经性水肿的风险。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心动过缓,而利尿剂则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引发低血钾或痛风。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停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方案。

4.突发严重疾病时

如果身体出现突发疾病如心梗脑梗,或肝肾功能发生改变,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停用或更换降压药。这样可以降低药物对身体的潜在危害,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5.其他特殊情况

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需要特别关注降压药的使用,某些降压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或更换为更加安全的药物。

重大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如突然增加运动量或采用极端的饮食模式,可能会影响血压。此时,患者可能需要重新评估用药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总之,高血压朋友除了遵医嘱服药、改善生活方式,还需要注意以上异常情况,必要时就诊调整用药,同时需要注意,即使血压控制良好,患者也应定期复查,医生可能会根据辅助检查如血生化指标、心电图进行用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