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22日,我国著名外交官乔冠华同志逝世,享年70岁。

在他逝世后,如何安排这位外交官的葬礼一事引起了众人的争议,最终仍是交由乔冠华的现任妻子、同样在我国外交部工作的章含之同志来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章含之向中央提出了三个要求,中央在慎重考虑后选择尊重她的意见,便同意了。章含之究竟提了哪三个要求?她与乔冠华之间又有哪些故事?

相濡以沫,伉俪情深

1982年,已经69岁的乔冠华突然病倒。经过医生的细致检查,他的肺部癌症复发了,病情来势汹汹,乔冠华又将近古稀之年,就连医生都不看好他这次的情况,甚至断言他只有数月的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个消息,最伤心的莫过于和他相伴九年的章含之,两个人都是第二次婚姻,在一起的过程也是几经波折。等到终于修成正果了,没想到仅仅过了九年,乔冠华便要撒手人寰。

章含之虽然伤心,但对乔冠华的病情仍抱着一丝希望,在工作之余依然精心照料,或许是她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乔冠华居然撑过了病情最危险的几个月。虽时有反复,但总体仍在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1983年的夏天,乔冠华病情突然恶化,没几天整个人都呈现着一股衰败之象,章含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她从未表现出来,还安慰他病情会好转的,每天都笑着陪在乔冠华的床前,给他读书念报讲近来发生的趣事。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明白,乔冠华哪里感觉不出来呢,但是看到妻子这么努力地安慰自己,乔冠华只顺着她,两个人都心照不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究天命难违,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醒来后感觉自己这天十分精神,章含之也发现了这一点,两人还以为病情即将好转,乔冠华拉着章含之的手想要多说些话,但仍是断断续续不成字句。

章含之拿来温水用勺子喂给他,没喝几口,章含之便发现喂不进去了,她颤抖着手伸向乔冠华的鼻间,才发现他已经没了呼吸。在这天的上午10时40分,乔冠华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我国著名外交官,乔冠华深受人民爱戴,他的葬礼自然不能随意操办,也因此,在对于是否要登报发照片和骨灰放置地点等问题上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章含之心中悲伤,对众人的争议不置可否。最后她向中央提议,大概可以归纳为:

首先,不必举办官方遗体告别仪式,只要家属自办即可,众人自愿参加;

其次,不必发布正式公告,不搞悼词;

最后,不必将骨灰葬入八宝山公墓,由家人自行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中央也充分尊重了章含之的提议,表示了同意。于是乔冠华的葬礼便交给了章含之亲手操办。

10月25日,章含之在北京医院中举行了一场简单却肃穆的遗体告别仪式,乔冠华生前的老友悉数到来向他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几天,章含之拿到了乔冠华的骨灰,望着面前这个不过一尺见方的盒子,眼前又恍惚浮现了二人相处时的场景。

主席牵线,互生情愫

章含之的父亲乃是我国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学者章士钊。1920年,章士钊时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在上海工商界十分具有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毛主席、蔡和森等人因为参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找他予以资助时,尤其是他们还带着章士钊的老朋友杨昌济的亲笔书信,章士钊当即以二万元巨款相赠。

这笔巨款最终被毛主席用来资助赴法学生,剩下一部分用于了湖南革命活动。因为此次慷慨相助,让章士钊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宴会上,毛主席见到了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在席上,毛主席得知章含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英语水平非常高,便提出让章含之做他的英语老师,而章含之惊讶之余也欣然应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步入新时代,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且当时外交部女外交家人数太少,毛主席便希望章含之搞完外语教改后能够前往外交部任职。

章含之能说会道,才华横溢,在外语学院任教多年,外语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这样的人才去外交部更能发光发热。而章含之也没有辜负主席对她的期待,在外交部亚洲司从一般科员一路高升为副处长、处长,最后更是坐上了副司长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外交能力也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当时外交部有“五朵金花”,章含之便是其中之一。而且她还在这里,遇到了一生挚爱——乔冠华。

乔冠华的发妻龚澎已经因病逝世了两年多,面对才华横溢、风华正茂的章含之,他的心中开始升起一股朦朦胧胧的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在外交部工作,二人的相处逐渐增多,对彼此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乔冠华也愈发明白自己对章含之的心意。他找到章含之,对她说了一句英文:“I love you, will you marry me?(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求婚,章含之十分惊慌失措,但仍是坚定地拒绝了乔冠华,并且直言他们两个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含之为什么会是这个反应?难道说他们两个其实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勇敢追爱,终成眷属

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乔冠华虽然将近六十岁,但风度翩翩,温文儒雅,十分有魅力。两个人的相处中章含之也不禁为他的才华与魅力所折服,不然乔冠华也不会莽撞又冒昧地直接求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章含之拒绝这个求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刚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对于再次和另一个人步入婚姻殿堂有种潜意识的恐惧与抗拒,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她对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十分在意。

就是这个原因,她不敢与年龄相差22岁的乔冠华相恋,而且乔冠华的妻子因病逝世不过两年时间,自己与丈夫的婚姻虽然早已名存实亡。但这种情况下的两人走在了一起,别人会怎么看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含之将自己的种种顾虑写在信中交给了乔冠华,乔冠华看着这封信后,在回信中劝慰她:“这是我们之间的事,不要因为无关之人的指指点点而放弃自己的追求,放弃自己追爱的权利!”

两人就这样开始通过写信的方式交流,章含之将自己内心的担忧与彷徨尽数宣泄了出来,而乔冠华就如同一位贴心好友,对章含之进行劝解,让她可以对这段感情敞开心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的温柔坚定慢慢融解了章含之内心的坚冰,她的态度也开始松动。终于接受了乔冠华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在1973年3月份,互相敞开了心扉,确认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从今以后,他们不仅是同事,还是恋人,更是“并肩作战一致对外”的革命战友。从志同道合走到情投意合,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饱含着二人最真挚且纯粹的感情。

12月份时,乔冠华搬进了章士钊的故居和章含之住在了一起,正式成为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就在二人成婚的数月前,毛主席曾托乔冠华给章含之捎信,想让章含之担任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谁知章含之觉得二人感情刚刚起步,自己实在不愿远赴国外忍受别离,于是主动找到毛主席放弃了这份工作。

章含之在事业和爱情中选择了后者,失去了成为第一位驻外女大使的机会,虽然有些遗憾,但她收获了与乔冠华相濡以沫的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人结婚后,在感情上心心相印,在事业上互相扶持,携手走过了九年时光。在乔冠华逝世后,章含之伤心欲绝,数次想要跟他一块去了,但都被人抢救了回来。

后来她终于想开了,并振作起来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凭借着自身的才华,章含之写下了不少作品,有《我与乔冠华》、《我与父亲章士钊》、、《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十年风雨情》、《故乡行》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1月,章含之在北京朝阳医院病逝,享年73岁。

结语

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作为新中国代表第一次正式登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他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中国也在此次会议上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乔冠华在会议上的大笑被命名为《乔的笑》刊登在了各大报纸,至今仍被收录在我国历史课本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的前半生一直在为中国革命而奋斗,后半生则一直致力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无论哪一方面他都做得十分出色,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