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刘虎

积淀逾千年,钟灵毓秀。当厚重的人文底蕴映射在变化的城市风貌上,铺就出一条专属四川蓬溪独特的养心文旅之路。

自开启“养心文旅名城”建设以来,蓬溪县以“养心文化”为核心、提出“红色洗心、书法修心、孝道爱心、廉洁净心、山水舒心”的“五心”理念。如今,又再加一心,“本草仁心”。

千年前的“本草文化”扎根这方水土,生长、蓬勃并激荡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润泽蓬溪文旅新色。

借助本草文化,蓬溪如何将中药材产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融合产业发展优势?盛夏之际,“寻路本草”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从蓬溪出发,解码一座县城本草文化的向上生长。

看底蕴

千年历史文脉造就独特文化

看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会联想到鲁迅的笔触、童年的纯真,还是语文课本中的记忆?

在蓬溪,也有一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缩影。而蓬溪所打造的“百草园”并非鲁迅笔下的菜园子,而是“中草药园”。

蓬溪,中药材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拥有1104种道地中草药,品种丰富。截至2022年末,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药材总产1.2万吨,产值3.5亿元。其中,白芷以其卓越品质与杭白芷齐名,成为当地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草园

作为川中革命老区,蓬溪的书画诗文之风同样繁盛,被誉为“中国书法之乡”。这里曾是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编纂的地方,几百年前的“本草文化”在此生根发芽,跨越时空,润泽着蓬溪的新面貌。

“不是凭空想象、无中生有,而是恰到好处。”原版《本草纲目》作者亦具名“御赐文林郎蓬溪知县李时珍著”。在蓬溪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英看来,蓬溪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厚实的产业基础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十分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溪县时珍中医文化馆

对蓬溪而言,底气不仅于此——1600多年人文历史积淀,让蓬溪早已形成了自身文化定势。这些文化定势,逐渐成为蓬溪文旅脉搏,静静跳动,支撑着这座县城的气质涵养,也引领着蓬溪不断打开更广阔的文旅发展空间。

熠熠生辉的背后,是蓬溪厚重独特的文史底蕴,坚持不懈地建设奋斗,独具匠心的蓝图规划,是蓬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层层铺就。

看产业

打造中药材优势机遇丰富

灿烂多样的文化造就了蓬溪的底气,也给蓬溪带来了机遇。

“蓬溪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特别是川白芷。”蓬溪县农业局研究员黎金龙介绍,因蓬溪县白芷品质较好,仅次于杭白芷,有着长江坝白芷天下第二的美誉。

近年来,蓬溪县中药材生产近年发展步伐较快,全县中药材栽培生产遍布全县20个乡镇,295个村。为什么,蓬溪能够有如此庞大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多种优势叠加,碰撞出生长机遇。”黎金龙给出了答案。

蓬溪县原生态保存较好,是中药生产的最佳选择。多年来,蓬溪交通无重工业、轻化工业,受污染程度轻,药材中不利因子相对较少,生态资源尚未遭到严重破坏,植物资源保存完好。

这片土地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土壤条件,成为中草药生长的天然温床。中浅丘地貌赋予蓬溪独特风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如波浪般起伏,北部平均海拔高达485米。沟谷交错狭窄,阳光与阴影交织,描绘出一幅生物多样性的壮丽画卷。

丘陵是蓬溪的主要地貌特征,占全县总面积的53%。其阴山、阳坡交错,沟壑纵横,为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绝佳场所。这样的地形特点使蓬溪植源性药材资源极为丰富,为道地中药材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片多种成土土壤交汇的神奇地带上,动植(菌)缘性药材生长适应性交汇,形成丰富的中药材地缘资源。据蓬溪县农业局2004-2022年积累性调查,白茅草根和柏树成为明星药材。白茅草根清热凉血,占林荒地资源面积的60%以上;柏树安神除烦、凉血止血,占林地资源的80%以上。

“蓬溪的青山绿水、中草药就是我们的‘百草园’,蓬溪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三味书屋’。”借助这种优势,如今,蓬溪正打造着独一无二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看前景

农文旅融合发展乘势而上

蓬山可抒怀,溪水有流韵。山水之间,蓬溪关于发展的祈盼在其中叠加,直至繁荣璀璨。细探更深处,视角放大,蓬溪县正地处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和城市群腹地。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禀赋优良,沃野千里、人文昌达。

刚不久的端午节,游客吴先生带着家人来到位于遂宁市蓬溪县的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游玩。提档升级后的景区人气很旺,颇受游人青睐。景区内本草古镇的特色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掌声频传。

近年来,蓬溪县借力“本草文化”,发挥“千品万亩”道地中药材优势,加速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养生养心“大健康”产业,呈现出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国药研学、康养旅游、文创产品几大板块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红色书乡本草蓬溪”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

文化与产业交融的浪潮中,中国红海、高峰山等地依托本土中药材与本草文化,实现了华丽蜕变。在“中国红海百草园”内,中药材繁茂生长,成为天然博物馆,展现中药材的神奇魅力。中药材研学活动更是让游客亲身体验种植、采摘、炮制过程,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峰山

当目光转向高峰山,这里成都向东,重庆向西,跨越两百公里便能到达。山上养心亭向下瞭望,药材种植与山、林、田、水、村自然融合,塑造山中有水、水中有田、田中有画的产业生态景观,形成一片独具高峰山特色的“本草养心谷”大地艺术景观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草养心谷

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蓬溪县推出了多条旅游支线组合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及百草宴、道家宴、菌菜宴等康养名宴。让“本草纲目诞生地、养生养心书法城”文旅品牌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力争让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溪中国书法馆

当前,文旅产业、农业正向三次产业渗透,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日益凸显。站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风口上,蓬溪正加速腾飞。

推动中药材产业突破发展,其势已至、其势已成。在做优农文旅融合的“大文章”上,蓬溪借力“养心文化”,利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奋力建设更高质量的“养心文旅名城”,为加速升腾“成渝之星”贡献更多力量。(图据蓬溪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