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南土匪众多。西南大部分地区群山连绵,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和隐蔽山洞,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土匪藏身。所以他们打家劫舍,十分嚣张,其中贵州地区的匪患尤其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义旧照

1949年11月底,刚从军政干校毕业的徐昌照随军来到了遵义板桥镇,他完全没想到,很快就会遇到一场生死之战。当时,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还在进行之中,基层政权并不稳定。板桥镇的基层干部也很少,维护治安也要暂时依靠原先的乡丁和民团,很不可靠。

1949年12月20日深夜,天空下着小雨,外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镇公所的所在地李神庙,杜镇长、李区长和徐昌照都已经睡了。忽然间,远处的一阵响声惊醒了他们,三个人不约而同跳下床,顺着窗户朝外看去。此时一声枪响,有人朝镇公所开枪了。

徐昌照当即意识到,土匪来了!在即将进行的西南剿匪中,贵州土匪数量最多。因为早在贵州解放前,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和贵州保安副司令韩文焕,就专门训练了1600多名匪特,让他们分布全省各地,组织土匪队伍。

贵州土匪本来就多,再经过国民党匪特的联络组织,数量大增。到1950年初,全省大股土匪就有460多股,总数超过12万人。到1950年年底,剿匪部队在全省共歼灭土匪近20万人。

进攻板桥镇的这帮土匪比较复杂,其中有国民党匪特,有地方土匪,也有板桥镇的地主武装。他们早就打听好了,知道板桥镇防守力量薄弱,所以趁夜进攻,妄图一举攻下镇公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俘土匪

现在,土匪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镇公所的楼上,只剩下杜镇长、李区长和徐昌照三人了。土匪的枪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密集,他们该怎么办?

三名基层干部并没有惊慌,他们冷静分析,认为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首先,他们住在镇公所的二楼,居高临下,土匪不敢轻易靠近。其次,就算土匪偷偷摸了进来,想上二楼并不容易,因为只有一道门能上来,而且只能通过一架竹梯,只要守住门口就行了。

更关键的是,自从接管了板桥镇后,他们马不停蹄工作,从各保甲收缴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其中还包括手榴弹、机枪和六零炮。这些武器弹药,全部都放在二楼的房间里,和敌人拼上几个小时,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这次来了大约一百多名土匪,领头的名叫昌会椿,是土匪头子王先华手下的一名中队长。昌会椿来之前已经细致调查过了,知道镇公所防守力量薄弱,但是藏有大批武器弹药,如果能迅速拿下来,战利品自然很多。

所以,他让手下土匪远远地就开枪了,镇公所里驻守的一群乡丁扔下枪就跑。昌会椿趁着夜色包围了镇公所,命令手下的土匪立刻攻上二楼。十几名土匪一拥而入,抓着梯子就往上爬。楼上的三人早已做好了准备,居高临下忽然开枪,把这些土匪打得人仰马翻。

昌会椿不死心,又派出一批土匪来到竹梯旁,但是还没开始爬梯子,就被机枪和手榴弹打退了。就这样,土匪一连几次想从楼梯进攻,都失败了。

昌会椿见状,改变策略,命令手下集中火力打二楼的窗户。土匪们也不瞄准,噼里啪啦朝着镇公所二楼胡乱开枪,躲在里面的三名干部见状,又转移到窗户边反击。二楼的窗户又小又矮,徐昌照他们无法站立射击,只能蜷缩着身子躲在侧面,用手枪和手榴弹攻击土匪。

土匪用机枪扫射二楼,不时试探性进攻,三名干部则靠在窗边不断反击。双方激烈交战了一个小时,杜镇长被子弹击中,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徐昌照和李区长两人坚持战斗,只要看到土匪靠近,立刻扔手榴弹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南剿匪

天雨夜黑,土匪几次冲锋被打退,也不敢再靠近,只能在远处盲目射击。几个小时后,土匪的弹药即将耗尽。而躲在镇公所二楼的徐昌照和李区长,还有大量的弹药,可以继续支撑下去。

眼看着天快要亮了,土匪已经伤亡十多人,昌会椿觉得再打下去没有意义,万一天亮后解放军援军来了,自己恐怕难以全身而退,于是下令撤退。凌晨5点多,进攻镇公所的土匪全部撤走了。

一晚上的激战之后,天蒙蒙亮时,徐昌照发现土匪全部撤走,赶紧来到板桥镇的街上找医生。整晚枪声大作,街上的百姓也不敢出门观看,此时家家紧闭房门。徐昌照好不容易敲开了医生家的大门,拉着他就往镇公所跑。医生给杜镇长简单包扎了一下,又叫来几个人,将其抬到遵义专区医院去了。

徐昌照走了一圈才发现,昨晚的战斗确实激烈,镇公所的房屋墙壁满是枪眼,房顶上的瓦片一大半都被打飞了,镇公所的电话机也被打碎,墙上一双新鞋没舍得穿,也被直接打烂了。徐昌照再看看自己,衣服上被子弹打穿了好几个洞,没有受伤简直是奇迹。

镇上的百姓来帮忙清理现场,光是在庙门口的石阶上,就捡到了两撮箕的子弹壳。这一次三个人对付这么多土匪,能够硬撑五六个小时,实在很不容易。

1950年初,西南剿匪开始,剿匪部队6个团13个营分成两个部分,对土匪猖狂的重点区域进行围剿。随后,西南军区又将除第5兵团外驻贵州的所有部队投入剿匪,另外调动第45师、第186师、第31师等部队入黔参加剿匪作战。

围攻镇公所的主谋王先华,盘踞在黔北娄山一带,约有一千多人,是剿匪部队的重点目标。所以,王先华匪帮四处躲藏,惶惶不可终日。剿匪部队穷追猛打,在山林中一寸一寸地搜寻,歼灭了大量土匪。

王先华匪帮损失严重,他本人也腿部受伤,只能带着残匪躲在中寺杨家湾的深山里养伤。王先华每天愁眉不展,觉得再打下去迟早丢了小命,于是隔三岔五派人到板桥镇打听消息,了解剿匪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传剿匪政策

1950年10月29日,徐昌照和当地民主人士廖永仅一起,跋山涉水4个小时,来到了杨家湾。此地四面高山,到处都是参天大树,越往山里走越困难,根本不知道土匪藏身何处。

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知道土匪大概的位置,直接出动剿匪部队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冒险劝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当时大股土匪基本被剿灭了,剩下的都是少量残匪,他们熟悉环境,在森林中来去自如,很难被围剿。

更重要的是,从民国初年开始,西南地区的土匪就和普通百姓联系紧密。很大一部分土匪都是被逼无奈,为了讨生活当了土匪,在匪患严重的地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亲人当土匪。这种情况下,劝降更能安定民心。

徐昌照心中也明白,王先华匪帮已经穷途末路,现在不过是负隅顽抗,内部很可能已经有了矛盾,这时候劝降时机正好。两人往山里走了没多久,忽然从草丛中走出来一个人,大喊一声:“口令!”

徐昌照定睛一看,前面这个拿枪的人,正是此前镇公所的乡丁王绍华。于是,徐昌照上面说道:“我认识你,你叫王绍华。”此人也认出了徐昌照,当即放下枪,走上前低声说:“徐指导员,你们来这里干什么,不怕危险吗?”

得知徐昌照的来意后,王绍华满脸羞愧,说去年镇公所被围攻,乡丁因为怕死都跑了,也不好意思再回去,只能暂时加入土匪混饭吃。其实,土匪部队中很多人都想投降,只有少数顽固分子,还想着继续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为剿匪部队指路

王先华和土匪二当家正躺在床上抽大烟,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此时,廖永仅上前说话,让王先华考虑下山投降,不要再继续为匪了。

没想到,土匪二当家金文光忽然扔掉烟枪,坐起来大声说:“你们管不了我们,老子就是不投降。”此话一说,徐昌照也站了起来,一脸严肃地说:“随便你,反正两条路你们自己选。我告诉你,祸国殃民,老百姓也是不答应的!”

此话一说,金文光不吭声了,王先华赶紧说:“二位先到对面休息,容我们商量一下。”徐昌照明白,这群土匪已经是惊弓之鸟,吓唬他们一下,比说好话还有用。结果,第二天上午土匪就聚在一起开了会,虽然有些争吵,但大部分人都愿意下山。

第三天上午,徐昌照把土匪集合在院子里,明确表示,愿意下山地站过来。结果,在王先华的带领下,很多土匪投降了。但是,金文光不愿意投降,拉着一帮人又进了山。不过,他们也没有走多远,就在山里遇到了武工队,大部分被打死,剩下的全部被抓住了。

这一次,徐昌照带下山四百多名土匪,还有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二百多支,另有大量子弹和手榴弹。兵不血刃,就成功劝降土匪,徐昌照立了大功。下山的土匪,除了王先华要到县城学习一段时间外,其他人几天后都回家了。

当年剿匪不容易,尤其是基层干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今天的安定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