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驻美国、法国特约记者 卓 然 吕 克 本报记者 崔瑾玥 本报特约记者 任 重

“大型音乐巡演真的遇到麻烦了吗?”《纽约时报》日前以此为题报道称,对于演出经济而言,2023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泰勒·斯威夫特(“霉霉”)、碧昂斯、德雷克的大型巡演推动该行业创纪录的门票销售。不过今年,演唱会纷纷取消、一些大型音乐演出的门票销售缓慢,引发外界对市场饱和以及票价是否太贵的质疑。国内演出市场亦有类似趋势。从郭富城、谭咏麟等资深歌手,到“康士坦的变化球”等新锐乐队,以及各类拼盘演唱会,最近几个月来音乐会的“莫名跳挡”让人不禁猜测,“演唱会效应”已不复存在了吗?

“不可抗力”还是售票不理想?

近日,张学友因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陈奕迅因为意外受伤,临时取消多场演唱会,歌迷们纷纷对他们表示关心和理解的同时,也发现今年此类演唱会临时取消或延期的情况越来越多。据统计,今年国内已有30多场演唱会因为各种原因取消或延期,如原定于5月25日在合肥举办的郭富城演唱会、于6月15日举办的光良巡回演唱会南昌站等,主办方给出的理由是“行程冲突”“舞台设施搭建时间不够”等。此外还有五月天、张杰、凤凰传奇、梁咏琪、谭咏麟、“康士坦的变化球”等知名歌手和乐队的演唱会,以及“天籁女声 穿越经典”“来吧摇滚”武汉站等拼盘音乐会取消或延期。业内人士认为,除了部分演出取消的原因是天气、个人健康等“不可抗力”外,多数还是由于售票情况不理想,尤其是一些二三线的歌手,在非一线城市的演唱会上座率较低,演出方选择取消演唱会及时止损。

在北美市场,日前最引人关注的便是詹妮弗·洛佩兹取消了《这就是我》巡演,虽然洛佩兹和售票平台都否认取消巡演是因为销售情况不佳,但是美媒放出的售票情况显示,一些场次有大量余票。黑键乐队取消原定于今年秋季举行的巡演,转而在小型场馆演出。对黑键乐队而言,后果已经严重到足以使乐队与两位经理人——行业巨头欧文·阿佐夫和史蒂夫·莫伊尔分道扬镳。

美国《财富》杂志称,不仅仅是歌手演唱会“趋于平静”。北美票房最高的音乐节科切拉音乐节第一个周末的票开售近一个月才售罄。2023年和2022年该音乐节周末的门票开售40分钟左右就售罄了。《纽约时报》称,这些问题引发有关演唱会业务可能陷入困境的猜测。在经历了疫情后的火爆之后,这一行业可能正在趋于平稳。

“报复性消费”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纽约时报》称,“霉霉”和滚石乐队巡演的幕后策划公司AEG全球巡演总裁谢弗表示,“演出市场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热门演出很卖座,档次低一点的演出也卖座,但需要更长的售票时间。而那些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的演出将会举步维艰。”

平克·弗洛伊德等著名摇滚乐队的经纪人马丁说,除“霉霉”等流行巨星外,艺人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的粉丝面临经济压力。“工薪阶层关心的是食品杂货和汽油价格。”多年来一直在稳步上涨的票价,现在可能过高了,粉丝们除了此生非去不可的演出,什么都不去了。《财富》杂志称,自全球摆脱疫情封锁以来,音乐会门票价格不断飙升。根据音乐行业出版物《明星选票》的数据,2019年至2023年间,前100名音乐巡演的平均票价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从91.18美元升至122.84美元。

《票务新闻》编辑克拉克表示,另一个因素是供应问题:太多艺人试图进行巡演。在前流媒体时代,乐队将巡演作为推销专辑的一种方式。现在,巡演给艺人带来的回报远高于他们从流媒体上获得的收入。但由于歌迷的时间和钱包都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一些艺人分得的蛋糕更小了。

国内演出市场也在2023年呈火爆态势。然而密集的演唱会日程、各地层出不穷的音乐节背后,是同质化的乐队名单、曲目和不菲的票价,歌迷们的热情被迅速消耗。有分析认为,对于刘德华、张学友、陈奕迅等华语传奇歌手来说,他们从艺时间长、代表作众多,在大城市举办的演唱会仍一票难求。但一些非一线歌手在三四线城市的受众有限,难以支撑起演唱会的票房;一些主打“情怀”牌的拼盘音乐会中的歌手目前知名度在年轻歌迷中较低,市场号召力恐怕难支撑多场大型演出。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演唱会有两种主办模式:歌手保底出场费模式和歌手团队主办模式。但只有歌手对自身市场号召力有足够信心,且想获取更大商业利益才会选择后者。对于保底模式而言,演出公司承担着营收压力。演唱会能否盈利,跟明星号召力、门票票房、成本高低以及是否有品牌赞助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承办一名一线歌手演唱会的总成本可能与单场演出票房相当。演出公司想要获取利润必须精打细算。而目前举办演唱会的成本也在上升。

资深音乐产业观察者、音乐产业媒体“音乐先声”创始人范志辉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在市场过热的背景之下,艺人报价、场地租赁、舞台搭建、设备租赁、宣传等成本都有所上涨,推高了演唱会的整体成本。但在票价整体上浮和内容供给过剩的背景下,市场需求跟不上了。

范志辉认为,演唱会降温主要原因还是目前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供给端,前几年积压的老项目集中推进,想分一杯羹的新项目蜂拥而入,导致演出项目大幅增加;需求端,市场被压抑的观演需求在短期爆发式释放,但难以持续,一段时间后必然回归常态。在供给远大过需求的情况下,经历了2023年的“报复性”消费后,核心消费群体消费更趋理性、对演出内容的预期也越来越高,会更倾向于选择头部或者精品的演出内容,最终导致演唱会降温。

头部演唱会带动效果依然明显

不过,头部歌手演唱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依然明显。欧洲新闻网6日报道称,“霉霉”的巡演通常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举办音乐会的城市,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美国一家高端旅行社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霉霉”在巴黎举办的《时代之旅》演出为巴黎带来的美国高端游客人数是巴黎奥运会预计吸引的美国高端游客人数的5倍多。这种影响在欧洲酒店业尤为明显。研究显示,“霉霉”欧洲巡演期间,各演唱会城市的酒店价格预计平均上涨44%。利物浦、华沙和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的酒店价格更是预计上涨一倍以上。

“巴西报道”网站称,里约热内卢市估计,考虑到酒店住宿、船只租赁、交通、餐饮及其他服务,麦当娜在科帕卡巴纳海滩举行的一场音乐会带来近3亿巴西雷亚尔(1巴西雷亚尔约合1.35元人民币)的收入。外国游客在该市逗留期间平均每天花费562巴西雷亚尔。

今年“五一”期间,华晨宇演唱会吸引全国各地约13万乐迷游客前往烟台牟平,该区共接待游客6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6亿元。

5月16日至19日,周杰伦演唱会福州站共吸引近25万名歌迷,同程旅行数据显示,5月15日—19日福州旅游相关预订人次同比增长101.78%,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17.25%。

那么在目前市场趋于理性、“售票危机”频频出现的情况下,行业该如何应对呢?范志辉认为,演出方还是应打磨好演出内容,以优质产品应对售票危机,也要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减少取消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拓展演出的商业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宣发层面,尝试多元宣发玩法,优化定价策略,高效触达目标消费者。此外,还应制定更合理的退票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留住口碑。在社交媒体时代,做好演出过程中的社交媒体口碑运营,为后续卖票打好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演出的前中后期,都要有流程化的风险控制和执行标准,精细化管理。”

随着娱乐市场逐渐回归常态。从演艺公司到歌手、乐队,应依照自身定位受众人群安排演唱会日程和确定演出规模,这样不至于出现与预期不符、临时取消的现象。为了演出市场良性、有序的发展,全行业都有责任建立有序的生态,让歌手的每一次登台都成为歌迷的美好回忆,也让演出更好地发挥出经济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