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玉芹 郭庆花

在现代医学迅速进步的今天,一项微创手术正在改变直肠脱垂患者的生活。重度直肠脱垂,这一曾令许多患者痛苦不堪的疾病,在这里有了全新的治疗希望。

近日,胃肠外科周逢强主任团队利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成功实施了一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的直肠后方补片悬吊固定手术,开创了医院该项治疗新篇章。

患者郭女士,因发现直肠脱垂3年入院,该患者3年间每次排便均出现直肠脱垂,脱垂后肠管无法自行还纳,且还纳过程中漫长且十分痛苦,严重影响生活。患者2年前曾于某肛肠医院行经肛手术,但效果不明显。

自患者入院后周逢强主任团队展开讨论,科室目前治疗直肠脱垂的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经肛的TST技术,一种是腹腔镜下直肠(后)补片悬吊固定术,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考虑患者为Ⅱ度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既往行经肛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经讨论决定性腹腔镜下直肠(后)补片悬吊固定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术用时112分钟,术中出血量仅20ml,患者术后第一天便恢复进食,四天后康复出院,直肠脱垂得到完全复位,排便通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终于不用再为排便苦恼了!”郭女士高兴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又称脱肛),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全层套叠、脱出肛门外的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和肛门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是目前有可能将其治愈的唯一手段。直肠脱垂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0.5%,以女性和老年人多见,5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

直肠脱垂患者多合并有肛门直肠功能的异常,50%~75%的直肠脱垂患者合并有肛门失禁,25%~50%的患者合并便秘。

直肠脱垂可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

1.部分脱垂(不完全脱垂):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

2.完全脱垂: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4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肠脱垂的分度:

Ⅰ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外,长度在3cm以内,便后脱出部分可自行回纳,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Ⅱ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肛外,长度在4~8cm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助其还纳,多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

Ⅲ度:排大便或增加腹压时肛管、直肠、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长度在8cm以上,用手复位都比较困难,可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黏膜糜烂、肥厚,便血,大便失禁等症状;

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直肠脱垂的症状,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直肠脱垂的治疗方式。常用手术入路可分为经腹入路和经会阴入路,由于经会阴手术复发率较高,经腹手术应用得越来越多。

直肠脱垂手术方式:

1 .注射治疗:适用于Ⅰ度直肠脱垂,对儿童与老人疗效尚好;优点:患者基本无痛苦,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可重复使用等;缺点:容易复发。

2.经会阴部手术

⑴适用于Ⅰ度、Ⅱ度早期直肠脱垂和年老体弱不能耐受经腹手术患者,其术式有:①经会阴直肠黏膜切除;②肠壁肌层折叠缝合术;③肛管环缩术等等;

⑵适用于脱垂直肠不能还纳或已有坏死患者,其术式有: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优点:手术操作安全,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和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住院费用少;缺点:经会阴部手术只能解决直肠脱出肛门外的症状,并不能解决脱垂的原因,复发率是经腹手术的4倍。

3.经腹部手术

适用于Ⅱ度、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其术式很多,推荐腹腔镜直肠后方补片固定术悬吊作为首选术式;优点: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本次手术的成功,正得益于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团队的不懈努力。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此类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康复的希望和生活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