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的书画史上,张大千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与齐白石齐名,一度有着“南张北齐”的说法,在书画界的成就自然无需赘述。

不过,如今谈及张大千,除了他的艺术造诣,大家热议的重点反而在他充满纠葛的感情生活。

张大千一生共娶有3个妻妾,情人更是不计其数,在这些人当中,张大千最宠爱的还要数他的第一个小妾黄凝素。

黄凝素15岁便嫁给张大千,与他相伴25年,还生下了8个孩子。

但黄凝素在40岁那年,却坚决离婚,从此远去,直到张大千去世也没有和他再见一面。

那么,黄凝素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张大千对她如此宠爱?后来,她又为什么要和张大千离婚呢?

郎才女貌,神仙眷侣

1899年,张大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他便受到了传统的私塾教育,也早早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颇为擅长,于是,18岁那年,张家出资让他远赴日本留学。

在那里,他习得中西绘画之神韵,也找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岁那年,张大千回国,打算依父母之命、媒妾之言,与订婚已久的表姐成亲。

但还没等他回家,表姐便因病去世,张大千一时之间悲痛不已,前往松江禅定寺出家。

可还没半年,张母又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

三个月后张大千果断还俗成亲,娶了大太太曾正蓉,他的风流底色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张大千和曾正蓉之间并无感情,成亲也只是为了从寺庙脱身,所以张大千对她相当冷淡。

两人结婚三年,却没有生育的迹象,这让张母异常焦急,但张大千却不以为然。

与此同时,张大千在画坛崭露头角,在上海、宁波开设的画展都取得了巨大反响,几百幅画瞬间销售一空。

后来他又仿照石涛画迹,骗过了多位当时的著名画师,由此,张大千更是风头无两,在书画界站稳了脚跟。

正因如此,张大千更看不上家中的糟糠之妻。

1922年张大千首度与黄凝素相识,从此便一见钟情、不能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黄凝素刚满15岁,而张大千却已经有23岁,两人相差8岁之多。

但二人郎才女貌,而且志同道合,谈古论今、吟诗作画都相得益彰,所以很快便坠入了爱河。

本来,张大千担心妻子曾正蓉不同意黄凝素进门,但张母想抱孙子已经多时,而曾正蓉却迟迟没有动静,所以也不好阻拦。

于是没多久张大千便声势浩大地将黄凝素迎娶进门。

进入张家那天,黄凝素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早熟的她很快便注意到,曾正蓉强颜欢笑的脸上,其实暗含着诸多不甘和愤懑。

而当时的张大千对黄凝素尤其宠爱,所以她也没有多想,只是沉溺于爱河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从未考虑过,自己会否有一天也将走上曾正蓉同样的道路,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婚后,张大千对曾正蓉更是冷漠,几乎每天都与黄凝素把酒言欢、红袖添香。

黄凝素不善家务,但却通晓音律、绘画,所以和张大千有着更多的情感共鸣,在张大千才思泉涌的二十多岁的年纪,黄凝素无疑为他提供了很多灵感。

后来最为人称道的仕女图便是以黄凝素为模特绘制完成,凭借着这些婀娜多姿的仕女图,张大千多年后在国际上收获了“东方之笔”的美誉。

人老珠黄,感情生变

如果就这样平静而幸福地过下去,张大千和黄凝素也称得上是神仙眷侣。

但生活怎会事事令人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凝素终会遇上属于自己的情感危机。

16岁那年,黄凝素诞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一个男丁,作为张大千的长子,他自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黄凝素也母凭子贵,在张家的地位一度在正房曾正蓉之上。

由于黄凝素尚且年幼,而且身材曼妙、面容姣好,即便生下了孩子,张大千仍旧对她兴趣不减。

没多久,黄凝素又怀上了第二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十年间,黄凝素一共为张大千育有8个孩子,为了生儿育女,黄凝素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也错失了很多陪伴张大千的机会。

1927年,黄凝素刚生完第五个孩子,当时恰逢张大千应邀前往朝鲜游览,黄凝素意欲陪同前往。

但临行前,几个孩子哭作一团,闹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黄凝素只能舍弃了陪同丈夫的机会,留在家里照看孩子。

也正是这一次出游,张大千结识了池春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池春红是一个韩国姑娘,但对中国文化心驰神往已久,作为当时中国画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张大千自然而然收获了她的喜爱。

两人在朝鲜期间情投意合,没多久,张大千就将家里的妻妾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打算与池春红在朝鲜相伴余生。

当然了,张大千是文人墨客,自古以来文人就有风流的传统,但大多是三分钟热度。

所以他对池春红狂热的喜爱很快丧失殆尽,但还是想着带她回家,纳为妾室,并在书信里向家人说明了这一切。

曾正蓉和黄凝素自然都不同意,张母也嫌弃池春红是外族人,所以张大千只能作罢,并乖乖回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件事给黄凝素心中留下了不可弥合的伤口。

毕竟,自己在家中忙里忙外,而丈夫却在外面四处留情,后来,张大千赔礼道歉,献尽殷勤,这才哄好了黄凝素。

此后几年间,黄凝素又过上了一胎接一胎的日子。

1932年初,日本侵华战争刚刚打响不久,为了避其锋芒,张大千举家搬到了苏州,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三年过后,黄凝素已经二十有八,正踩着青春的尾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多年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黄凝素的一双芊芊玉手早早添上了几条皱纹,一对盈盈秋水的双眼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如果说,初入张家,黄凝素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苞,那么如今她已经是枯萎的残花。

正因如此,在对待黄凝素时,张大千也逐渐没有了当年的柔情蜜意,取而代之的是零零碎碎的敷衍。

1935年,张大千又结识了年方十八的杨宛君。

这一次,面对丈夫再娶一房的请求,曾正蓉和黄凝素都没有表达反对。

对于黄凝素而言,这段感情早已画上了句号,只剩下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所以她对丈夫是否再娶已经毫无兴趣了。

不过,新婚当日,见张大千牵着一双柔荑,缓缓地步入家中。

而杨宛君含羞带臊,甚至不敢直视众人,只得躲在张大千的身后,黄凝素的心还是受到了触动。

她不禁回忆起自己的少女时代,彼时彼刻,她也是这般羞怯,也是这般情窦初开。

如今韶华已逝,自己却人老珠黄,想到这,黄凝素甚至忍不住流下了几滴热泪。

痴迷牌桌,毅然离去

迎娶完三房以后,张大千的时间更加紧俏了。

一方面,他声名鹊起,每天都要参加大量的应酬,不是去敦煌鉴赏古画,就是去上海举办画展,在家的机会本就不多。

另一方面,张大千的爱情已经全部给了杨宛君,匀不出一丝一毫。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黄凝素深刻地体会到了曾正蓉当年的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近30岁的年纪才意识到这点,似乎有些太晚了。

于是,黄凝素自暴自弃了起来。

对于8个孩子,她仍旧事必躬亲,但其他时候,她再也不愿意当那个听话的贤妻良母。

每逢空闲,她宁愿跑到麻将馆打上几圈,也不愿意继续呆在家里。

在此起彼伏的搓麻声中,黄凝素找到了阔别已久的慰藉。

在这里,她不用担心孩子的哭闹,不用艳羡年轻的宛君,只需吆五喝六,便能享受短暂的快意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黄凝素对麻将馆越来越痴迷,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慢慢地,她想得更透彻了,不如抓住青春的尾巴,好好放纵一下自己。

当然,张大千也没心思再管她,任由她在外面“胡来”。

按理说,丈夫给了如此多的自由,黄凝素应该开心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所谓的自由,无非是因为张大千对人老珠黄的自己已经不再眷恋,想到这,她反倒愈发伤感起来。

恰逢此时,麻将桌上的一个年轻男子留意到了黄凝素。

或许是因为她身上有着成熟妇人的独有韵味,所以该男子对她一见倾心,多次向她表白。

一开始,黄凝素都予以拒绝,但时间一长,自己在家里受的气越多,她慢慢发掘出这名男子的可爱。

所以对他也逐渐敞开心扉,两人长期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时间一晃而过,1947年,中华大地战火纷飞,张家也祸起萧墙,黄凝素与张大千的婚姻也来到了第25周年。

然而,两人的感情已经从冷漠走向了虚无,黄凝素再也不愿意在张家多呆一天,那名仰慕她的男子也多次劝她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黄凝素狠下心来,炒了张大千的鱿鱼,8个孩子也决定尽数留给他,自己则只身离去。

和黄凝素相知相识数十年,真到了离别那天,张大千反而心软了。

两人的爱情早已消逝,但在25年的家庭琐事中,不知不觉凝结成了亲情。

所以,张大千多次挽留,得知黄凝素去意已决后,更是奉上了不少财产,双方也算是有始有终。

后来,黄凝素和那名年轻男子一同离开,但没过多久,黄凝素便抛弃了他。

和张大千分离后,她逐渐坦然,最终消失在人海里,再也没有出现过。

黄凝素最后的忠告

从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到不欢而散的离异夫妻,张大千和黄凝素的爱情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所以,即便70多年过去,他们的故事仍在坊间流传,由于整件事十分曲折,所以争议也颇多。

有人说,张大千朝三暮四,实在是有辱斯文,也有人说,黄凝素决然离去,活得足够潇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想要理解张黄二人的感情纠葛,必须得考虑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性。

在黄凝素刚刚加入张家时,正值清末民初之际,社会观念还比较传统,所以张大千纳妾也被视为情理之中。

不仅如此,和传统相夫教子的女性不同,黄凝素当时可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所以两人琴瑟和谐,过了一段羡煞旁人的幸福时光。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先进思想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封建糟粕也逐渐被人抛弃。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大千仍然纳了三姨太,这无疑是对黄凝素的侮辱。

可以说,从杨宛君嫁入张家那天起,黄凝素离开的结局便早已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说了这么多,张大千本人的多情仍旧是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中,处处留情并不罕见。

但是,古语有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文人虽然风流,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

而张大千却痴迷情场,对黄凝素逐渐冷淡,这也加速了两人感情的分崩离析。

值得一提的是,黄凝素对张大千看得很透彻,早就看清了他的三心二意。

1947年离开张家前夕,她曾告诫杨宛君,让她提防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当时杨宛君不以为然。

没想到,不久后48岁的张大千便与女儿的好友18岁的徐雯波正式结婚。

1949年,山河动荡,张大千只得到三张前往台湾的船票,也只带走了徐雯波少女和一个女儿。

至于曾正蓉和杨宛君都只能被迫留下,到这时,杨宛君才算明白黄凝素的深意。

但为时已晚,她从此陷入了颠沛流离之中。

总结

前往台湾后,张大千本性不改,时常带着娇妻满世界旅游,结发妻子和多年小妾都被抛诸脑后,直到1983年去世,也没有想过要和她们再见一面。

纵观张大千的一生,的确才气逼人,但在感情上却处处留情,而在这么多妻妾、情人之中,最懂他的无疑还是黄凝素。

但也正是由于太过了解自己的丈夫,所以黄凝素选择了一走了之,如今看来,这或许是她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