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鲁迅先生作为我国的近代文学巨匠,受到了许多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人民精神生活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为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和三弟周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三兄弟和家人的合影

兄弟三人虽为一母所生,但性格、命运截然不同,尤其三弟周建人婚姻实为不幸,最后还闹到次子拔刀相向的地步。

羽太信子挑唆,夫妻关系僵硬

羽太信子挑唆,夫妻关系僵硬

周建人的不幸婚姻其实始于他的二嫂羽太信子,他的二哥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羽太信子,并结为夫妇。

在日本结婚后,周作人便不想回国了,最后还是在大哥鲁迅的催促下,他才携家眷回到绍兴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作人(中)和羽太信子(左)

那时,鲁家兄弟还没有分家,一大家子的生活全靠鲁迅一个人在北平挣钱。为了让周作人以及其妻子羽太信子在家中有稳定感,鲁迅便把家中的经济大权交给了她,并让其主持家务。

一开始,羽太信子还有所收敛,把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到后来,随着鲁迅母亲的放权,又不以长辈的身份约束她,她便暴露了想要主宰整个鲁家的野心。

不过,羽太信子虽然有心控制鲁家,但毕竟势单力薄,身边没有可以重用的人,便想到将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接到鲁家帮衬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羽太信子

于是,羽太信子在刚怀孕时,便提出要让妹妹羽太芳子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鲁家人对她的如意算盘一概不知,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哪承想,羽太芳子的到来让这个原本平静的家变得鸡飞狗跳。

羽太芳子比羽太信子小九岁,当时还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姑娘,其实她并不想到中国照顾她的姐姐,因为羽太信子自私、跋扈,脾气非常难捉摸。但考虑到家中贫困,加之姐姐频频催促,她最终还是来到了中国。

来到绍兴后,羽太芳子大为惊讶,因为这里的生活条件简直比日本的家里好太多了,所以她对羽太信子非常感激,对其跋扈、难以伺候也不甚在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搬到八道湾的周氏三兄弟,前排从左到右为羽太芳子、朱安、羽太信子

羽太芳子原本就是逆来顺受的性格,在其姐姐的日益熏陶下,她的性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自从妹妹来到身边后,羽太信子就在鲁家有了“底气”。为了让妹妹长久地留在身边,羽太信子将目光转移到了尚未成家的周建人身上。

在她看来,周建人性格软糯,若是将自己没有主见的妹妹嫁给他,她便更好拿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羽太信子的撮合下,周建人迎娶了羽太芳子,婚后,两个人在生活上相互磨合产生了感情,并很快育有了孩子。从表面上看,周建人与羽太芳子的婚姻还算美满,但很快就出现了裂痕。

虽然已经成家,但羽太芳子在其姐姐的眼里她还是一个下人。即便羽太芳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家,还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顾,但只要羽太信子叫她端茶倒水,她还是要立刻侍奉在侧,就连周建人也无法避免被指使的命运。

当时周建人没有学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提高自己,周建人便到大学旁听社会哲学方面的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建人

原本这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羽太信子却经常冷言冷语,话里话外讽刺周建人“吃闲饭”,说“这么大年纪还要上课,多丢人”类似的话。

周建人听后非常生气,但令他痛苦的是,他的妻子也跟着羽太信子当面侮辱他,这让他忍无可忍。

长子持刀刺杀,周建人寒心

长子持刀刺杀,周建人寒心

家里压抑的氛围让周建人喘不过气,没有什么比妻子的跟风侮辱更为寒心的了,因此,周建人和羽太芳子之间逐渐丧失了共同生活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建人

已经搬到外面的鲁迅听说了弟弟的苦闷,为了让弟弟能够摆脱这样的家庭氛围,便建议其到外地发展。为此,鲁迅还向蔡元培写了求职信。

就这样,周建人在大哥的帮助下只身南下,先是在杭州教了几年书,然后又在蔡元培的帮助下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商务印书馆不是人人都能进去的地方,周建人自认为自己是受了哥哥的恩惠,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便奋力工作,不敢稍有懈怠。一段时间后,他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来这许多年,周建人也十分想念老家的妻儿,便写信给羽太芳子,让她携带子女尽快到上海团圆。但是,这件事被羽太信子知道了,她为了让妹妹继续伺候自己,竟百般阻拦。

羽太芳子是一个软性子,平常都是听姐姐指挥,没有一点儿自己的主见。在羽太信子添油加醋吓唬了几句之后,羽太芳子便打消了带孩子到上海的想法,甚至连到上海去探望一下丈夫也不肯。

不仅如此,羽太信子还教唆妹妹向周建人要钱,周建人没有办法,只能将自己每月80块钱的工资抽出50块钱寄回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建人总是希望妻子能够回心转意,来上海一同生活,但羽太芳子非常冷漠,不让孩子到上海,也不让周建人回家探望。

在无数次挽回与被拒之中,周建人对羽太芳子最后一点儿夫妻情分也被渐渐消磨殆尽。就这样,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一直持续了五年时间,直到周建人遇到了第二任妻子。

周建人的第二任妻子名叫王蕴如,是他在绍兴教书时的学生,两人在上海偶遇,陌生的环境让他们两颗孤独的心产生了悸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建人、王蕴如和女儿

当时周建人还未与羽太芳子正式提出离婚,还照常每月给绍兴老家寄钱,因此他与王蕴如的生活甚为拮据。后来王蕴如有了身孕即将生产,为了省钱,她只好回到娘家待产。

在那个时候,女子回家待产是会遭人耻笑的,可想而知王蕴如当时的处境有多艰难。可即便是这样,王蕴如依旧心甘情愿地与周建人在一起。

周建人在外另成家的事情还是被羽太芳子得知了,她心生怨恨,同时将恨意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建人

1936年,周建人的母亲过80大寿,周建人决定带着妻子王蕴如一同回老家给母亲祝寿,想趁机公开宣布他们的结婚事实,并与羽太芳子解除夫妻关系。

谁承想,这一去险些闹出人命来。

那一天,王蕴如本想和周建人一同参加寿宴,可偏偏寿宴举办在了周建人最不想去的八道湾,为了防止节外生枝,他便让妻子留在家里,自己独自去拜寿。

谁知,当周建人刚想向老母拜寿,他与羽太芳子的长子周丰二突然从屋里冲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军刀,直冲着周建人砍去。幸亏周建人躲得快,且周丰二被亲友们拉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建人

但周丰二仍不肯善罢甘休,打了电话给日本驻北平的领事馆,要他们派人来抓走周建人。幸而当时值班的人喝酒喝醉了,答复不能前往,这事才不了了之。

这件事发生后,周建人意识到北平不能再待了,便带着王蕴如连夜离开了,至此与羽太芳子断绝了关系,不再来往了,就连每月汇去的钱也停了。

其实当天寿宴上,周丰二主要是冲着王蕴如,如果王蕴如在场,他第一刺杀的肯定是她。可当时王蕴如并没有去,周丰二才将刀口对准自己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建人

但被自己的儿子刺杀还是给周建人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创伤,他十分担心王蕴如的处境,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仍心有余悸地对妻子说:“你要小心,一旦我不在了,丰二还会来杀你的。”

周建人与羽太芳子的婚姻是不幸的,因为他们中间总有一个羽太信子从中捣鬼。如果羽太芳子有自己的主见,周建人态度强硬,也不会闹得夫妻离心。好在周建人在摆脱八道湾后,就拥有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