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魏高祖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皇位,这意味着一个统一的华夏大地消失了,谁能想到的是,这一分裂就持续了近三个世纪,这段分裂的时间中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北周高祖,周武皇帝宇文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臣的27年

公元556年,西魏宇文泰病逝,随后将继承者选定为常年跟随在自己身边,有着汗马功劳的亲侄子宇文护。

当时,宇文泰在关中上大力推行“府兵制”的制度,将自己的兵力和关中地区的汉人贵族的士兵进行整编重组,形成了一个共同利益集团“关陇八柱国”这个举措让汉族和鲜卑族的利益共同,有效的缓解了双方的矛盾。但是此举有好有坏,这让西魏国力强盛,但是也让自己的权力变少。所以在宇文泰去世前最重要的就是找一个可以做好平衡各方势力的人物,而宇文护就是这个当仁不让的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护此人在摸到权力的时候就做了一件大事,让西魏皇帝禅让,让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上位,建立了北周。在这时宇文护杀掉了对建国有阻碍的两位上柱国,赵贵和孤独信。此举不仅收拢了原先宇文泰下放的权力,还将“关陇八柱国”之间的权力平衡打破了,从此宇文家族一家独大,八柱国再也没有威胁。但是当时的权力都集中在宇文护的手中,而非皇帝宇文觉。宇文护权倾朝野,不放开手中一丝一毫的权力,这也让他成为了宇文觉的眼中钉肉中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宇文觉和宇文护的矛盾爆发在几年后,皇帝亲信秘密操演了一场名为“拔护”的军事演练,为了杀死宇文护,但是因为叛徒张光洛的告密而失败。宇文护于是果断地将宇文觉废黜,在不久后杀害宇文觉,谥号孝闵。杀害宇文觉之后,在宇文护的一手操办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登基,后称北周明帝。

与宇文觉不同的是,宇文毓虽然也很想收回大权,但是他并没有在正面对抗宇文护,而是通过加强对基层的吏治,和在朝野之中推崇儒学来培养出了一部分亲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护非常惧怕宇文毓,如果宇文毓大权在握,那自己就命不久矣。于是他想到了在宇文毓饭菜里下毒的方式杀害宇文毓。宇文护成功了,但是在临死之时,宇文毓还是憋了一口气,亲自将皇位传给了宇文邕

忍辱负重12年

宇文邕继位后,他深知前两位皇帝是怎么被宇文护迫害死的,所以宇文邕极其的小心,不敢再做一些太过于引起堂哥宇文护注意的事情。宇文邕把自己变得处处都合乎宇文护的胃口,他变得沉默寡言,将从小到大的那股聪明劲掩盖住了,对宇文护言听计从,变得颇为崇拜宇文护,甚至主动把所有军政大事都交由宇文护处理。但是宇文护玩弄军政这么多年,心中依然对这个小堂弟有着深深的提防。不过,聪明的宇文邕便让宇文护打消了这个疑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564年,被北齐俘虏长达34年的宇文护母亲终于被北齐放了回来。宇文邕在车驾到达长安时主动到城门口迎接,并且对老人家像是对待自己母亲一样拜为太后。而后的时间里,凡是给太后的东西都是极尽奢华的,每逢严寒酷暑都会去拜见太后。就这样,宇文邕成功取得了宇文护的信任。年复一年,宇文邕不敢触碰宇文护所把持的军政大权,但是他发现宇文护并不看重儒家和读书人,宇文邕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太学拜谒了朝中并不受重视的三老,立郊丘坛制度,就这样,宇文邕遵儒重礼的行为赢得了天下读书人的好感。也为他培养自己的亲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邕在登基之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发动了太后含仁殿政变,结束了权臣宇文护为期27年权倾朝野的时代。属于北周武皇帝宇文邕的时代到来了。

新时代的改革

在宇文护倒台后,北周皇帝第一次掌权,宇文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突厥和亲。宇文邕向突厥派遣使者,求娶突厥公主。公元568年,突厥公主嫁于宇文邕,史称阿史那皇后。这一行为完全是宇文邕的政治需求。当时的北周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天下三分为北周,北齐,和之间强大的突厥,北周夹在突厥和北齐中间。同时在不久之前还和北齐打了一场败仗,这两国可以说是老对手了。如果北周和北齐再次开打的时候,那么新兴的突厥国肯定会有小动作的,甚至会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并且当时的北周因为前一场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国家急需休养生息,与突厥的联姻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北周和突厥边境的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周的外患现在暂时只有北齐这个宿敌了,北周和北齐在土地和人口上相比起来不占任何优势。据史书记载,北周有900万左右的人口,而同时期的北齐则有两千万左右,土地虽说北周的国土比北齐大,但是大部分都是不适合耕作的。要知道,在封建社会,人口多就意味着军人多,粮食更是养活国家和军队的命脉,北周在这两样上都逊色于北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邕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开始大兴水利,废弃多年的龙首渠在宇文邕的命令下重新修缮启用。龙首渠的打通意味着,黄河,洛水得以灌溉关中平原,同时肥沃的泥沙也让原本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一时间粮食产量大增。

关中平原虽然粮食产量很高,但是和宇文邕的想法还有一段差距,于是宇文邕看中了那些未经开垦的土地。他再次下令释放了许多囚犯,奴隶,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以3农民的身份活在北周。此举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更让宇文邕在底层群众中树立了一个仁义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邕的多项举措很快就让北周的农业焕然一新,此消彼长,北齐由于本身强大,不思进取的原因国力一天天的衰弱下来,二者之间的差距小了许多。

冒险的“灭佛”运动

北周建德七年,国家境内的寺庙有四万多座,僧侣共计三百万。寺院是个很特殊的地方,他们不需要交赋税,拥有着大量的土地和金钱,少则几亩,多则几万亩,俨然是个国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邕看着境内如此之多的寺庙,犹如饿狼看见了肥羊,但是一个处理不好,这只羊也会顶上狼。佛教思想在当时已经影响了好几代的人了,更关键的是,许多统治阶级也是信仰佛教的,甚至宇文邕的父亲和前两任皇帝哥哥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想要把土地收归国有的首要条件就是解决集团内部那些佛教徒。宇文邕的手法非常的温和。

宇文邕为了赢得舆论的支持,曾先后七次在京城主持召开声势浩大的讨论儒,道,释三教优劣的辩论会,所有的王公贵族都要参加。宇文邕亲自主讲《礼记》并且顶住了佛教诅咒他会“死后下地狱”的言论。宇文邕在辩论后,便下令强制僧人还俗,毁掉佛像经书,把寺庙分给王公贵族,在物质上安抚住了内部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邕的灭佛运动可谓是非常成功,被强制还俗成为平民的僧侣有26万人之多,获得良田无数,这让北周国国力又有了一个提高。

被终止的统一伟业

当时的北周,无突厥之忧,国力强盛,民心凝聚,再加上北齐现如今正是昏君当道。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宇文邕这边,此时不伐北齐何时动手呢?

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宇文邕迈出了伐北齐的第一步。宇文邕指挥的部队十天连下三十城,直取北齐中原重镇洛阳,在洛阳虽说遭到了比较顽强的抵抗,但是宇文邕发现了北齐军事上一个致命的缺点:没有调度,缺少大将指挥。但是在这时宇文邕却大病一场,第一次伐北齐只这样草草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养好病后,建德五年,宇文邕二次征讨北齐,这次的攻势可比第一次来的猛烈的多,宇文邕选择了取道平阳,直攻后方晋阳,引出北齐后主高纬。果不其然,齐后主高纬兵败被俘,北齐所有的主力部队也被消灭殆尽。中国北方被宇文邕统一。一统北方的宇文邕在当时可谓是雄心壮志,眼下的阻碍就是突厥了,若是平了突厥,就可以放心南下,以宇文邕的能力,一统华夏大地也不是不可能。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578年,北周宣政元年,宇文邕集结五路讨伐突厥大军在拔营不久后,宇文邕再次病倒,撤军刚到洛阳,宇文邕便魂归蒿里。至此宇文邕的脚步永远停留在了洛阳,有着雄才伟略的他忍辱负重12年夺权,大胆改革农业,发展水利,做了浩浩荡荡的灭佛运动,更是统一北方。年轻的他仅有3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周武帝宇文邕,一生都在致力于一统华夏,遗憾的是在中年开疆拓土的时候突然因病去世,壮志未酬身先死,终成千古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