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报人记忆中的

成都古旧书店

刘祯贵

成都古旧书业发达。抗战期间,随着大量高校、出版单位西迁,成都古旧书店开始增多,从民国老报人邓穆卿《成都旧闻》一书所记载的古旧书店可见成都古旧书业之发达。民国老报人邓穆卿(1908—2002)生于四川广汉,是近现代四川著名报人,20世纪30年代初任《新汉周报》编辑,1935—1949年,任《新新新闻》记者、编辑,后任成都市民众教育馆馆长、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园长,撰写有关成都大量文史资料,著有《成都旧闻》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旧闻》扉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旧闻》(邓穆卿 图)

2019年11月去世的著名诗人流沙河曾为《成都旧闻》一书作序。流沙河写道:“穆卿先生交流甚广,文集内三分之一篇幅专写旧时文化名流。非据传闻耳食,例皆新灸,实在可靠。加之观察细致,月旦公允,不但可读,以资谈助,且能供史志方家之采择也。”《成都旧闻》一书多处记载民国期间成都古旧书店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旧闻》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旧闻》流沙河序

1997年2月,邓穆卿撰写的《成都茶馆》一文提及,1926年成立的中国著名出版机构——开明书店,在成都人民公园开设有分店,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曾是当年开明书店成都分店负责人之一。1991年10月17日,邓穆卿撰写的《春熙路》一文提及:成都著名商业街春熙路,是1914年杨森在成都任督理四川军务时修成。民国时期,春熙路这条街也是成都的文化中心,有诸多书店开设于此,其中较大的书店就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好几家。1987年2月5日,邓穆卿撰写的《松克俊与黄克生》一文提及:松克俊曾在西大街开设海燕书屋,主要售卖字帖。海燕书屋的字帖索价较昂,有时海燕书屋老板松克俊在西玉龙街等处的旧书铺以低价购买到手的字帖,拿到海燕书屋出售,这些字帖马上就会“一登龙门,身价十倍”,然而圈内人士却佩服松克俊有鉴赏能力,虽出高价购买,但不至于买到赝品。海燕书屋生意不错,与松克俊来往者多为学人。

1991年10月20日,邓穆卿撰写的《成都古旧书店记略》一文详细阐释了民国时期成都古旧书店的情况。民国时期,成都市西大街、羊市街、玉带桥等街道所开设书店带有古香古色的味道。西大街开设有一家叫海燕书屋的书店,书屋主人系蒙古族松克俊。松克俊早年随父经营米粮生意,19岁开始勤奋读书,对古旧碑帖颇有钻研,别人未留意或断定的名碑帖,经他鉴定后,身价能涨十倍。羊市街开设有张姓的贵林书店、温姓的墨池阁,店内架上罗列书籍,新旧皆有,内容丰富,其中墨池阁售卖的线装书较多。后来羊市街又开了一家胡姓的俊哲书店,成为羊市街旧书店的后起之秀。西玉龙街开设有一家舒姓的成纪书店,成纪书店所出售之书,古籍和时代新书极为繁多。抗战期间,商务印书馆所出极难买得的《伦敦艺展集》一套四册,当年邓穆卿还是从成纪书店购得。

玉带桥街有一家新民书店,系薛志泽所开,该书店以古籍线装书为大宗,薛志泽精于古籍版本的鉴定,并能修补破烂之名贵古书。新民书店对门开设有一家赵姓之明月书店,该店新书、碑帖较多。名医沈绍九之子沈笃卿在线香街口开设了一家叫周德斋的书店。早年在中华书局工作的陈德舲在东城根街开设了一家叫文林书局的书店,书局招牌系谢无量所题,该书局新旧书均售。东城根街还有一家时某所开的未名书店,该书店虽仅一小间,但对新思想的传播却起到不小的作用。当年祠堂街号称新文化街,开设有开明书店、大东书局、正中书局、菁莪书店等几家大书店,当年的《新华日报》亦在祠堂街发行。

邓穆卿认为,倘如没有祠堂街、西大街、羊市街、玉带桥等文化街的存在,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定不会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当年那些古旧书店,差不多都是开架售书,无论翻阅或抄写,都一视同仁,绝不会让你可望而不可即。

邓穆卿在2000年8月31日的日记中提及,新中国成立后,上述旧书店已杳如黄鹤。新中国成立后,虽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侧开了一家古籍书店聊以点缀文化古城旧风貌,可是里面的书十之八九是新书。即便如此,这家古籍书店后来亦无影无踪了。邓穆卿特别写道,上述这些古籍旧书店真令人惦念。其间新民书店的主人薛志泽长于版本鉴别,他与名医沈绍九友好。成纪书店的舒成纪有学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此外,成都僻街小巷当年还有些旧书店,难于记忆了。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