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全世界的儿童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健康茁壮成长,这正是我们的使命。”

儿童投资基金会首席公益生态官、气候项目执行主任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陈忠善 摄 实习生 田驰(04:06)

儿童投资基金会(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Foundation, CIFF)首席公益生态官、气候项目执行主任梅迪娜(Sonia Medina)女士这样介绍机构的成立初心。梅迪娜曾在2014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全球青年领袖。目前,她领导着儿童投资基金会的气候变化团队和相关慈善捐赠工作,并在基金会的数家战略合作伙伴中担任董事会成员。

儿童投资基金会成立于2002年,是英国一家以提升儿童福祉为宗旨的慈善基金会。在梅迪娜看来,“气候变化是儿童和青少年未来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作为一家关注儿童的基金会,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应对气候危机。” 2012年基金会启动气候项目,开始支持中国的低碳转型和气候行动,并于2019年正式在北京设立办公室,不断拓展其在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梅迪娜曾到访中国二十多次,见证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低碳发展领域的行动和进展。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和发展绿色能源方面展现的决心和成果令她格外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投资基金会首席公益生态官、气候项目执行主任梅迪娜。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摄

近日,梅迪娜到访了长三角地区,实地了解中国低碳发展的行动与未来机遇,随后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就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上的资金需求等问题分享了看法。

以下为专访全文:

低碳转型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澎湃新闻:作为一家关注儿童的慈善基金会,你们为什么会如此重视气候议题?

梅迪娜:正如机构名称所示,我们是一家关注儿童的基金会,成立于2002年。2012年,我们开始了气候项目,因为随着我们在非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为改善儿童生活而做的健康和发展工作越来越多,我们意识到气候危机的影响使我们实现儿童福祉变得更加困难。例如,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洪水或热浪会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水资源短缺,还可能引发冲突与战争,减少女童受教育的机会,或者限制儿童和青少年未来的就业前景等等。

很明显,如果我们想要达成机构的使命,使孩子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我们确实需要面对“房间里的大象” (指所有人不愿提及的问题),即气候变化。这是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可以说,过去 12 年在致力于气候问题的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关注儿童的基金会,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应对气候危机。

澎湃新闻:你到访了中国的长三角地区,有哪些项目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对中国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总体上有怎样的评价?

梅迪娜:最近几天我到访了上海市和浙江省,这是一次很棒的经历。我们参观了一些低碳产业,如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光伏工厂、绿色氢能公司、虚拟电厂示范等。我还有幸与当地致力于低碳转型的部门和企业家进行了交流。中国城市里电动车的普及程度也让人惊叹。

这几天的行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经济绿色发展的方式在中国的长三角地区真正地进行着,它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区要快得多。我希望我们能尽快在世界其他地区和中国的其他地区实现这种转型速度和水平。

澎湃新闻: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中国国土面积很大,在中西部仍有很多省市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压力,你如何看待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梅迪娜: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世界各地共同关注的,我到处都听到在谈论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正致力于通过低碳转型来推动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比如我在浙江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地。

我认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或者说继续为世界带来繁荣的唯一途径,就是真正拥抱低碳转型。低碳转型不仅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带来创新,推动经济中的新产业和增加新就业岗位。我们已经看到了光伏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例子。当然,转型并不总是会一帆风顺,有时候会很艰难,但未来是“绿色的”,或者说“绿色就是价值”。我们可以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范例中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坚信这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我想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在山东支持开展了源网荷储项目,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建设低碳工业园区,并帮助废弃煤矿的工人再就业,展示了一种低碳转型的经济范式。我们还在中国的西部省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减少弃风弃光,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并拉动产业发展。

澎湃新闻:气候问题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你认为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方面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梅迪娜:在全球绿色转型中,中国在各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对于在COP28上提出的“可再生能源3倍”目标,由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生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对促进实现这一全球目标非常重要。

金融方面也是如此,中国在协助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融资方面尤为重要,包括参与债务重组对话或加强绿色海外投资。

更普遍地说,从联合国气候大会到其他国际平台,中国在气候治理领域的领导力都至关重要,对我们实现全球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继续解决融资问题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

澎湃新闻:去年在阿联酋举行的COP28上,全世界首次达成共识: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减少能源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这个关键的十年加速行动,以便在2050年左右实现科学的净零排放。你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发展有什么看法和预期,我们如何走向2025年在巴西举行的COP30?

梅迪娜: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世界在阿联酋达成共识,包括可再生能源3倍目标和两倍能效目标。此外,将损失与损害基金投入运作也非常重要。但我们还有更多工作要做,第29和第30届气候大会会继续解决融资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共识,世界必须在2050年实现零碳转型,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这一转型将需要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第29届和第30届气候大会必须更进一步解决融资问题,其中包括在损失与损害基金、巴黎协定第六条和新的集体量化目标(NCQG)方面继续取得进展。第六条涉及市场机制,旨在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持。新的集体量化目标(NCQG)基本上是各国提供支持以加速绿色转型的具体承诺。此外,在适应性融资问题上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全球气温已然高于应有水平,而且还将继续变暖。因此,同时致力于减缓和适应并增强韧性,也将非常重要。

澎湃新闻:有机构推测,到2030 年,全球低碳转型每年至少需要4万亿美元。这些资金从何而来?需要用在何处?在投资方面要进行哪些改革?中国整体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上的资金需求,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大措施?

梅迪娜:未来几年我们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是融资问题。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对全球许多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因为目前的金融体系很难提供世界转型所需要的大量的绿色融资。这不仅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而且可以说是为了实现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多边开发银行、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至关重要。

已经有一些国家如肯尼亚和巴巴多斯提出了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议,中国可以积极参与相关讨论。气候大会关于金融、损失与损害以及新的集体量化目标(NCQG)融资方案也是至关重要的。对许多国家来说,这种改革现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例如,非洲的许多国家现在花在利息偿还上的钱,比他们的社会服务、卫生、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的总和还多。如果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那么在债务改革和一个以国家为基础的融资方案里就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未来发展道路。

澎湃新闻:儿童投资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了哪些工作?未来计划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

梅迪娜:儿童投资基金会成立于2002年,2012年基金会启动气候项目,开始支持中国的低碳转型和气候行动,并于2019年正式在北京设立办公室。我们支持中国的低碳转型,支持中国在全球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例如,我们的首席执行官韩佩东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就中国的低碳行动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开展研究并提出建议。我们也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碳市场等投融资机制的发展。作为一家关注儿童的基金会,我们也非常关心空气质量改善,所以也一直在协助推动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治理工作。

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支持中国和世界的低碳转型。中国正处于“十五五”规划筹备的关键阶段,我们也将继续助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与世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绿色动能。正如我在浙江省看到的,现在是转型目标落地实施的时刻,因此,支持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低碳转型,并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同时推动至关重要。我们还将支持中国在参与全球绿色金融合作上发挥更多作用,以及进一步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最后,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慈善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我们希望增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这样全世界的儿童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健康茁壮成长,这正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