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在6月14日举行的北京智源大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谈论大模型B端(企业用户)应用和C端(个人用户)应用谁更有机会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B端应用更有价值,但当下的大模型B端应用业务正面临大公司层面的挑战。

B端应用的客户是企业,如果想把B端应用卖得好,需要有实力的大公司买单。但李开复认为,当下的环境是,大公司、传统公司习惯每年增加5%的预算,做和去年一样的事情,他们不太敢采用巨大颠覆式的技术。

更严重的一件事是,中国很多大公司并不认可软件的价值,不太愿意为软件付费。现在有许多大模型公司在竞标时越竞越低,做一单赔一单,导致没有利润。李开复说,他在AI 1.0时代曾见过这种现象,现在在AI 2.0时代又看到了。有些大公司会觉得:我用你的大模型,你用我的品牌融资,你也很划算,那我为什么要付钱给你?这种心态导致部分大公司只愿支付很低的价格采购大模型应用,大模型公司也只能给出折中的方案,能达到惊艳效果的方案寥寥无几。

李开复也是大模型创业公司零一万物的创始人。他说,零一万物的理念是,坚决做To C(面向个人用户)业务,不做“赔钱的To B(面向企业用户)”业务,如果能找到赚钱的To B业务,他们就做,不赚钱就不做。

对于大模型C端应用,李开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中国,C端应用短期内更有机会。谈及AI时代C端应用的诞生顺序,他认为会像移动时代的顺序一样,第一个阶段是生产力工具;第二个阶段是娱乐、音乐、游戏;第三个阶段是搜索;第四个阶段是电商;之后的阶段还会有社交、短视频,这是不变的定律。

与移动时代不同的是,AI时代的C端应用将面临成本更高的问题。移动时代的C端应用可以由产品经理一个人做主,AI时代的C端应用需要做基础设施的人、做推理引擎的人、做大模型的人一起打磨。不过,虽然它的研发难度高,但回报也更高,机会也更大。

李开复还提醒大模型C端应用的创业者,一定要把握时间窗口,把自己应用的品牌打出来,否则很多巨头一旦看到机会,会有更多方法超越创业公司。他认为,最终胜出的大模型C端应用,不仅需要有好技术,还需要抓住时间窗口,能在短时间内打造持续的优势,比如打造品牌、积累社交链、用户数据等,让用户不离开这个平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晓宁经济观察报记者

TMT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并报道TMT(科技、传媒、通信)领域重大事件,擅长行业分析、深度报道。
联系邮箱:renxiaoning@eeo.com.cn
微信号:tangtangxia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