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工作力量,拓宽民意诉求渠道,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党委结合区社会工作部创新开展“1+3+1+N”工作模式,探索适合本乡镇的“127+N”工作法。即完善“一个责任体系”、开展“两项问需活动”、推进“七项专班任务”、办好“N项民生实事”,自上而下了解民情、自下而上反馈民需,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党建统领,完善“一个责任体系”

“以前,我们入户采集信息,必须带个笔记本,将信息记录下来后再录入系统,因为涉及的村民、事项都比较多,不可避免地要查阅、核实各种材料,既繁琐又耗时。现在,我用‘全科大网格’APP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录入等工作。如果工作中发现其他问题,还可随时上报说明、传送图片、标记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沾化区黄升镇吴家村网格员张焕枝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黄升镇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划分35个网格,16名科级干部、35名机关党员、210名农村党员按照“集约高效、简单便利”原则,逐级明确管理职责。科级干部、机关党员全程在村指导,“网格先锋队员”分包217条街巷,每人联系10到16户群众,着力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多方解决群众面临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两项问需行动”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白天群众忙着为大棚冬枣开甲,我就用晚上七点半群众茶余饭后的时间到村里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能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我就逐条整理上报镇党委统一解决”。近日,完成潘家村走访的黄升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北管区书记颜新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颜新良在农家院和家门口坐着小马扎和群众一起拉家常、讲政策、听诉求,耳听心受的了解群众“急难愁盼”。

“这几天我们村的环境整治很得民心,现在我们村里干干净净没得说,就是村东与魏家村接壤的那个水湾成了三不管的地方,现在还有人往那儿扔垃圾,这个地方得好好管管”当晚的“板凳夜访”群众的畅所欲言,成为了夜色中的“亮点”。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黄升镇创新开展科级干部“七点半”访民情听民意活动和“敲门问需·幸福‘升’温”行动,由科级干部、机关党员和农村党员深入联系村逐户进行走访调研,当面问需常住户,电话联系该户在外人员,分类梳理、归纳汇总各村需求清单。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访民情听民意活动59场次,累计走访问需群众8722户24833人,其中,入户走访在村居住5166户14004人,电话沟通在外3556户10829人,统计问题需求21类927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准解决民需,推进“七项专班任务”

近日,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大新村药品代购员刘胜才又一次为本村老人张庆友送去了速效救心丸等药品。

张庆友老人说:“我岁数大了,心脏不好,孩子不在身边,任何车也不会骑,腿还疼,到县城也不方便,这些药镇上买不着,胜才送来药太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日因及时浇上小麦灌浆水丰收在望的邓王村村民李红卫算了一笔账:“原先胡营河五支这边的耕地浇地非常困难,每次浇地要么铺设上千米的塑料管浇地,要么多台抽水机分二三次提水,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一亩地浇地费用80元以上,现在镇上投入70余万元建成的一体化泵站,四根出水管每小时出水量可达2000方,能灌溉18亩地,浇地费用每亩也就30元,能彻底解决邓王和杨家、前后皂四个村偏远3000余亩的浇地问题,浇一遍地与以前相比可为群众节省10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自去年以来,黄升镇根据问题需求种类及数量,组建照明全覆盖、低保公平办、评残主动办、买药容易办、灌溉齐心办、环境全提升、硬化全覆盖7大工作专班,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已安装路灯394盏,核实低保户72户,上门解读政策、评残认定98次,配备药品采购员35人,建设水利工程基础设施11处、灌溉农田超4.3万亩,道路硬化超过10km。

营造浓厚氛围,办好“N项民生实事”

针对政策咨询类问题,由责任科室立即解答;针对问题反映类问题,能立即解决的当天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确立责任人;针对意见建议类问题,由相关科级干部、业务科室认领任务,做专业论证后限时回复。同时,镇纪委通过公示栏张贴、发放宣传单、主动“吆喝”等方式,积极收集群众在医疗服务、养老助残、社保救助等民生方面的诉求和反映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群众诉求之事,全部予以建档造册、跟踪关注,坚决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累计召开调度会议8次,实地督导21次,电话抽查2500条,持续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办好民生“微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避开农忙,深化‘板凳夜访+’模式,以最基本的入户方式让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提意见、说建议,诉说自己的‘关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为镇村开展民生类工作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更有温度的方向,解决好群众‘心坎上的事’,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黄升镇党委书记王文涛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姜斌 通讯员 孟令旭巴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