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1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日前,记者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获悉,该工业园二期整车项目已达产,每天产量达到750辆。今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迁址扩建。比亚迪高质高效推进深汕基地建设,迅速组织产能迁移,在各方配合下,快速实现了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生产目标达标,标志比亚迪迁址扩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鸟瞰。通讯员 何柏颖 摄

2021年8月,比亚迪首次投资50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2022年1月签约投资200亿元打造二期项目,定位为实现厂港联动的整车制造基地。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频频跑出“深圳速度”:2022年10月,一期投产;2023年12月,一期实现全面投产;2024年伊始,二期项目加快产能爬坡,仅用时3个月即实现达产目标。

企业持续追加投资,证明市场对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信心;新能源汽车产能不断扩大,印证深圳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实力。尤其是深圳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产业空间、便捷的出海窗口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明确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定位,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以比亚迪为龙头链主企业,京西重工、东风李尔、佛吉亚、壁虎科技等超过2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相继落户,深汕正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 “强磁场”。在主导产业强势拉动下,力劲科技、协鑫集团、德方纳米等协同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链高效协同,现代化产业体系催生强大产业活力。

深汕特别合作区全面延伸深圳治理体系,以对标特区营商环境为企业积攒发展优势。《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对营商环境作出专章规定,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空间。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冲刺投产期间,每小时供气能力达1万立方米的临时气化站提前建成,通港大道提前7个月通车,元云变电站仅用10个月实现投产。近年来,深汕加速整备“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累计收储土地39.4平方公里,完成土地供应12.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8个高品质产业用房,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加快打造“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首条滚装运输船“EXPLORER NO.1”(开拓者1号)停泊在深汕小漠国际物流港。深圳特区报记者 莫荣宝 摄

拥有外贸良港,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出核心优势之一。在比亚迪布局国内的各大生产基地中,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是目前唯一实现厂港联动发展的基地,新能源汽车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下线后,仅需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小漠港。小漠国际物流港也是深圳唯一开通汽车滚装业务的港口,2023年,该港汽车滚装出口量超2万辆,占全市港口汽车运输出口的近三成。今年1月,比亚迪首条滚装运输船“EXPLORER NO.1”(开拓者1号)搭载5000余辆新能源汽车从深汕小漠港出发,驶向荷兰符利辛根港和德国不来梅哈芬港,吹响了国内新能源车企进军航运业的号角。近日,深汕通港大道全线通车,大幅缩短鹅埠片区和小漠片区交通时间,进一步加快深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投产、集散、出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