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仕途坎坷,所以他希望儿子大智若愚,人生顺遂。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父爱如山,陆游勉励儿子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熟精文选理,休觅綵衣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甫告诫儿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男儿有泪不轻弹,王安石因不舍女儿远嫁,泪沾衣襟。

这就是父亲,给予爱的关照,寄予美好的希望,理学家邵雍晚来得子,写诗以抒怀,感人至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我本行年四十五,生男方始为人父。
  • 鞠育教诲诚在我,寿夭贤愚系于汝。
  • 我若寿命七十岁,眼前见汝二十五。
  • 我欲愿汝成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宋 邵雍《生男吟》

简译

我到了四十五岁的年纪,你的母亲才生了你,我也才开始成为人父。

抚养教导你,这都是我分内的事,但命运和德行却掌握在你的手里。

我如果身体康健,能够活到七十岁,就能看到你二十五岁时的成绩。

我当然希望你能为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不知道你后天的修养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据《宋史 邵雍传》记载,邵雍家贫,43岁那年,经人介绍与同县一位寡妇结为夫妻,45岁有了儿子邵伯温。

人到中年才得一子,初为人父的邵雍自是满心欢喜,和大多数对孩子给予厚望的父母一样,他也心怀期盼。

我本行年四十五,生男方始为人父”,首联写自己年过四十才有了儿子,自然对其十分疼爱且有话要说。

行年”指经历的年岁,即当时的年龄,四十五岁才有了儿子成为父亲,这是命运的眷顾,自是心怀感激。

鞠育教诲诚在我,寿夭贤愚系于汝”,颔联首句写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次句写儿子的后天的努力和学习。

鞠育”源自《诗·小雅·蓼莪》中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就是抚养和养育之意。

教诲”是教导之意,父母的责任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要教导他学会为人处世,养成优良的品行。

但后天的努力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保养好身体才能长寿,熟读圣贤书,修身养性,才能够成为有用的人。

父母有教养的责任和义务,孩子自己也要有积极上进的决心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和能力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若寿命七十岁,眼前见汝二十五”,颈联写期望,希望自己健康长寿,那样就能看到儿子成家立业了。

此联有点伤感,令人泪目,可怜天下父母心,诗人多希望长长久久地陪伴着儿子,看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

邵雍去世时66岁,遗憾的是没能看到25岁的儿子,但是,令他欣慰的是,彼时他的儿子邵伯温亦满腹才学。

我欲愿汝成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尾联写期望,毕竟,天下哪一家的父母不希望之女成为有用的人?

但是,愿望归愿望,父母并不能永远陪伴,扶上马,送一程,长长的路,还是要靠孩子们自己去走,去拼。

大贤”是指非常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此诗中的“天意”是指其子后天的造化,毕竟努力了才会有所收获。

首联写晚来得子,颔联写彼此的义务和责任,我负责养育,你负责长大,颈联和尾联则是写期盼以及展望。

全诗语言朴实,句句都是大白话,但却句句都是真情流露,爱在无声处,只愿孩子平安顺遂成为有用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邵雍,字尧夫,自号伊川翁,博学多才,精通理学,与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少年郡雍不仅学习古人经典与古人为友,还游历四方增长知识。

38岁时,邵雍迁居洛阳,司马光仰慕他博学多才品德高尚,呼其为兄,王拱辰、富弼也与其往来密切。

嘉祐七年(1062年),三人还出资为邵雍置下一座宅院,邵雍称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耕读,著书,交友,教子,侍奉双亲,拒绝出仕,邵雍的后半生日子很是悠闲,其子也深得父亲教诲。

而且,邵伯温不仅得父亲教导,司马光、王拱辰等一众大儒也是对其倾囊相授,邵伯温的学识极丰富。

元祐五年,邵伯温被举荐为大名府助教,后来又出任潞州长子县尉,宣和末年出任果州知府举家入蜀。

邵伯温品行高洁,章惇曾和邵雍学习,为相时有意提拔邵伯温,邵伯温不屑与其为伍,故极力回避。

邵伯温践行儒家思想,一生著述颇丰,有《河南集》、《邵氏闻见录》、《观物内外篇解》等著作传世。

我若寿命七十岁,眼前见汝二十五”,邵雍虽然没能陪伴儿子到25岁,但若泉下有知,儿子的人品才学也足以令其感到心慰

参考文献

《宋史 邵雍传》

《宋史 邵伯温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