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国家与民族独立,很多有志青年以及知识分子在我党的带领下投身革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抗日战争的取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在我党的领导下参加了抗日战争,他的名字叫林若。

新中国成立后,林若长期在广东工作,担任了广东省委书记等职务。虽然身居高位,但林若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日常生活中也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林若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怎么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若出生于1924年,广东潮安人。早年时期,林若主要在家乡读书,他在读中学时期就开始参加各种学生运动,把救国救民视为己任,并在1945年成为一名正式党员。1945年7月,林若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他继续以学生身份为掩护,不断宣传我党的抗日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若在参加爱国活动中不幸暴露身份,他也被迫前往东江游击区工作。在这之后的解放战争中,林若在东江游击区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号召有志青年参军入伍,为缔造新中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林若进入中山县,担任了土改工作队队长,参与领导了中山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恰好需要林若这样的知识分子,因此,林若在建国后不断受到重用,1966年,他已经担任广东省湛江地委第一副书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林若也受到冲击,被暂停了工作,直到1971年才重新复出。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林若继续受到重用,担任了湛江地委书记,此后他进入广东省委,于1982年担任了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85年再次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全面主持广东的日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担任何种职务,林若始终都是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作为一省的省委书记,林若出行的时候从来都是轻车简从,没有警车开路,一辆面包车上坐着警卫员、秘书等人,毫不起眼。另外,针对视察工作时老乡送的土特产,林若也有处理方法,他从没自己留下过,能拒绝就直接拒绝,不能拒绝的就带回省委,送给站岗的警卫或者交到幼儿园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故事就很好地反映了林若的清正廉洁。1988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前往广东,当时林若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是广东的“一把手”,于是王光美就提出希望能到林若家中看一看,但林若婉言拒绝了王光美的提议,没有让王光美到自己家中。

第二天,王光美没有打招呼,直奔林若的家里。到达林若家中后,王光美见到的是一套木头沙发以及几张藤椅,而且都是修理过的旧家具,林若家中的装修简简单单,甚至可以用寒酸形容。王光美看后非常动容,她告诉林若:“想不到一个省委书记的家中居然如此简朴?”能得到王光美这样的老革命家称赞,足见林若是一个优秀的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若一共有三个儿子,他的儿子没有一个从政的,大儿子是工程师,二儿子在一家企业工作,小儿子当大学老师,他们也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始终遵循父亲的教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4年,林若离休,晚年他主要生活在广州,于2012年因病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