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到了,又有那些自以为有文化的人到处教育我们,千万不能说端午快乐啊,一定要说端午安康啊。因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跳河的大诗人屈原,屈原忧国忧民,最后把命都丢了,这么令人哀伤的事,我们怎么忍心说出“快乐”这两个字呢,必须说“安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都什么玩意儿?端午节原本就跟死人没关系。端午节的起源,是因为夏日毒虫开始出门捣乱,南方老百姓搞个祭祀、纪念活动,驱逐这些害人的玩意儿,最后逐渐形成了这个节日。后来,伍子胥死了,屈原也死了,当时一些自以为有文化的人编故事,把这俩人的事情分别编进端午节来历中。于是,吴国的端午节起源成了伍子胥为国捐躯的故事,楚国的端午节起源成了屈原表演的舞台。

所以,真正的端午节压根没有死人,没有哀伤。即便后来伍子胥和屈原掺合其间,历经两千多年,国人也从来没想过,要为两个死人致哀。两千多年了,大伙儿一直快快乐乐划着龙舟,吃着粽子,开心得不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跟春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中国的三大节。不只是端午节有祭祀的味道,三大节在中国,除了其他风俗以外,统统都有祭祀祖先的程序。同样是祭祀,两千多年了,从没有人觉得不能说春节快乐、中秋快乐,必须改为春节安康、中秋安康之类。为什么偏偏到了端午节,就非得要求人必须说安康呢。

说真的,让端午喊安康这个歪风到现在为止,刮了也不到20年,因为智能手机到现在都没有20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古早年代,网上的各种帖子基本上要么是专业媒体记者的作品,要么是各行各业专家的意见,偶尔有些可以发帖子的论坛,网站的编辑都能让那些毫无营养的帖子瞬间消失。

自从智能手机诞生以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应运而生,随之而起的就是各种社交媒体的兴起。以某圈子、某微型博客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变成了各种胡搅蛮缠之辈胡说八道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那些没文化的傻子为了跟人抢夺话语权,争夺眼球,于是开始编造“端午安康”这类看似有文化实则超文盲的假传统文化。

这种对文化的曲解和臆造其实比比皆是,比如有一个著名的被全网群嘲的说法:当初萨达姆被美国人押上法庭时,故意摸胡须,就是告诉全世界,美国人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是莫须有的。

万万没想到,远在中东的萨达姆竟然如此熟悉中国文化,令我辈汗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假文化的共同特点是理解门槛低。门槛越低,传播率越高,于是假传统文化开始劣币驱逐良币。

其实,这种假传统文化没做到极致,直到今天没法闭环,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情。试想,假如端午节的意义在于要让人缅怀屈原的时候,必须心怀悲哀,不许快乐。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祝他人安康怎么能行?安康能表现悲伤的情绪吗?

因此,我建议,在端午节这天,必须对人说“端午节节哀”,退而求其次,也应该说“端午节安息”,同时,禁止任何龙舟在河流上乱窜,敲锣打鼓放鞭炮更是不能允许的。屈原都死了,你们怎么那么欢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春节和中秋既然都要祭祖,也不能说快乐,可以试试“春节节哀”,面对那些早已离世的你家祖宗,绝不允许有任何笑容。

一到春节,电视台的主持人经常说:让我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大逆不道啊,应该说让我们过一个悲伤严肃的春节。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