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6.15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姚湧 小学森庐州月

责编 |既来知

1

熬夜引发的记忆力衰退是永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或是因为繁重的工作,或是忍不住刷短视频… …熬夜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缺觉引起的最明显的生理改变就是记忆力减退。海马是大脑维持记忆的关键部位。海马神经元之间相互放电可以形成“尖波波纹”(sharp-wave ripples,SWRs),这是对觉醒经历的再激活和重放,利于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近日,密歇根大学医学院Kamran Diba团队通过大鼠实验发现,睡眠剥夺会使动物的SWRs保持稳定或发生率更高,但“波纹”的能量更低,频率更快。同时,在睡眠剥夺期间,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再激活和重放模式几近消失,就算睡眠恢复后,这些生理机能也难以达到原先水平。换句话说,熬夜缺觉引发的记忆力减退是无法恢复正常的。相关论文于6月1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538-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732-y

2

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形势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儿童青少年肥胖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Kewei Li团队将全球154个国家2033项关于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水平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共涉及到45890555名个体。结果显示,全球儿童青少年总体肥胖率约为8.5%。其中瓦努阿图最低(0.4%),波多黎各最高(28.4%)。在人类发展指数得分为0.8或以上的国家以及高收入国家或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患病率较高。与2000年至2011年相比,2012年至2023年的儿少肥胖患病率增加了1.5倍。患有肥胖症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和高血压的风险很高。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体重超标率分别为14.8%和22.2%。详细数据于6月10日发表在《JAMA·儿科》(JAMA Pediatric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1/jamapediatrics.2024.1576

3

《自然》:

遗传研究揭示玛雅人的祭祀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ixabay.com

图片来源:

墨西哥尤卡坦的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古城是古典晚期和末期(公元600–1000年)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玛雅人定居点之一,也是中美洲研究最深入的考古遗址之一。然而,诸多关于其献祭仪式空间的使用,以及其人口与其他中美洲群体的遗传联系的问题仍未得到科学回答。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Johannes Krause团队对发现于“神圣天坑”附近集体埋葬点的64个亚成年个体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些个体可以追溯到公元500-900年左右。分析结果显示,这64人均为男性,有几名个体亲缘关系密切,包括两对单卵双胞胎。据了解,双胞胎在玛雅和许多中美洲神话中具有突出地位,代表着神和英雄之间的双重性。但直到现在,古代玛雅太平间中尚未发现双胞胎遗骸。与该地区现代人的基因比较显示,除了与人类免疫相关的某些基因位点,奇琴伊察的古代居民具有遗传连续性,提示殖民时期传入该地区的传染病使得个体在遗传上产生了适应性变化。相关论文于6月1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509-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759-1

4

肥胖通过影响巨噬细胞

抑制抗肿瘤免疫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肥胖是众多癌症发展和转移的主要风险因素。以靶向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是抗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表明,除了T细胞外,巨噬细胞也可以表达PD-1。近日,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Jeffrey C. Rathmell团队发现,肥胖能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上的PD-1表达。从分子层面讲,包括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瘦素、胰岛素和棕榈酸盐等在内的炎性细胞因子和与肥胖相关的分子能通过mTORC1和糖酵解依赖的方式诱导巨噬细胞PD-1的表达。PD-1随后向TAM提供负反馈,抑制糖酵解、吞噬作用和T细胞刺激潜能。相反,PD-1阻断提升了巨噬细胞的糖酵解水平和T细胞激活能力。特异性地敲除PD-1能减缓肿瘤生长,增强TAM糖酵解和抗原呈递能力及CD8+T细胞活性。相关论文于6月1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529-3

5

家-单位混合工作模式并不影响工作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在家工作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工作新模式。欧洲和北美约有1亿员工采用了这种家-单位混合工作模式,即每周在家和工作的时间相互交叉。然而,一些高管认为这会损害生产力、创新和职业发展。近日,斯坦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北京大学共同完成了一项为期六个月、1612名携程员工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员发现,混合工作模式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将辞职率降低了三分之一。进一步分析表明,混合工作模式不会影响员工未来两年的绩效等级、升职晋升以及计算机工程师编写程序代码。同时,管理人员也改变了他们对混合工作模式对生产力影响的看法:从实验前的负面影响(平均-2.6%)改为实验后的正面影响(+1.0%)。相关论文于6月1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500-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763-5

6

植物源性超加工食品

提升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味美、高糖、高脂、高热量是超加工食品的主要特征。超加工食品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近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Eszter P. Vamos团队对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126842名40~69岁参与者的饮食和健康数据进行关联研究,随访时间中位数为9年。结果显示,植物源性非超加工食品摄入提高10个百分点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7%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3%相关;相反,植物源性超加工食品摄入提高10个百分点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5%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12%相关。所有的超加工食品均与心血管疾病患病、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具体数据于6月10日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欧洲》(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lanepe.2024.1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