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风情

©作者 曹睿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很喜欢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这句话,在条件许可时就去践行。因为是临时决定去华山,没有做任何攻略和准备,选择坐到北峰的索道。我是第一次来华山,也是第一次坐索道,新奇中有一点害怕。听同行者讲述他们以前徒步登华山的经历,随着索道上行观看外面如削的峭壁在视线范围内的变化。

华山是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山,自古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秦岭北坡和渭河平原交界的地带在几千万年以前断开了。秦岭不断长高,而渭河平原不断降低,地质学上把这叫做正断层。位于秦岭北坡的华山,就因为正断层的存在,变得既高且陡。华山陡峻的英姿不仅由于正断层的存在,还与它由花岗岩构成的坚硬身骨经得起风吹雨打有关。

天公作美,夏天里的阴天,没有烈日曝晒,雨后空气清新。北峰上树木绿意葱茏,北峰海拔1614米,是华山最低的山峰,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组成,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游客在“华山论剑”的碑石旁打卡拍照。在这座雄奇险峻的山巅,除了自然美景,还有很多悠久的历史传说。至于“华山论剑”更是蕴含了浓厚的武侠色彩,“华山论剑”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原意是华山比武,引申为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对于游客而言,各种姿式的拍照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武侠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山有五峰,高低错落。从北峰开始穿越苍龙岭,阴天山谷里云雾缭绕,只能看到远处高大的山峰,山与山之间充斥着白色的云雾,连绵的山峦和飘渺的云海,彷佛仙境一般,不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和神奇魅力。

我手攀铁链,行走在蜿蜒的险道上,体验华山的奇和险。同行者平日坚持锻炼,她的步伐比我快多了,我保持均匀的体力,只顾手攀铁链不停交换脚步。“自古华山一条道”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俯视悬崖峭壁,峰峦叠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遇到陡峭处,就手脚并用。在景点处拍照打卡休息,步行近一个小时后回头望苍龙岭,顿时感受到华山踏破云霄的恢弘气魄。

苍龙岭因岭脊苍黑,形若游龙,故名。岭长约百丈,阔不盈三尺,中突旁杀,下临无底。传唐韩愈登山揽胜。至此畏险大哭,投书求救,故龙口逸神崖有韩退之投书处胜迹。隋唐前,岭无护栏,亦少石阶。据《水经注》载,行人至此,必先祈祷,以感神灵,使云与岭平,后方敢度,然变须骑岭抽身以进,故又称之为搦岭。自唐后,岭脊两旁始设石栏矮墙,至明清,渐次开凿石级。近世,护栏逐年加固,石级增至530余级,游人可履险如夷。龙口南石龛下镌有“云海”二字,落款为四个象形字日”字,为华山字谜之一。途经“韩退之投书处”觉得人在自然面前要用毅力和勇气去挑战。

金锁关是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杜甫《望岳》诗中“箭括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金锁关前的墙面用石头砌成,两侧的铁链上挂满祈福带和金色的锁子。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金锁关后是另一番景致,多重铁链上系满厚厚的祈福带,拍照时能感觉祈福带下的锁子。悬崖绝壁上亮眼的一片红,从古到今,登华山的人在挑战体力时心中承载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沿途休息时遇到下山的挑夫,他身上穿着雨衣,担子两头下面挑着水桶,上面捆绑着大卷的编织袋,步伐轻松地行走在山路上。在游人如梭的人流中,没看清楚挑夫的神情,他从容的脚步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在千峰万壑之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就能领略大自然的巍峨壮丽。

仙掌崖为关中八景之首。相传远古时,河东首阳山与华山本为一体,黄河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拓太华,足排首阳,折绝地轴,断裂山脊而疏导洪水,使河无害,遂留手迹于此,故名。赤色巨掌,五指分明,清晨阳光照耀,更为逼真。且上有日月半轮,光辉可鉴。唐王维观此,留下了“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的诗句。

继续攀爬,到达中峰。中峰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华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峰顶风很大,虽是夏天但仍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秦穆公女儿弄玉与情郎萧史,吹笙品箫,声如凤鸣,乘龙跨凤于此修炼成仙,故又名玉女峰。峰上景观多与吹箫引凤的故事有关。

通往东峰路上的“云梯”是华山险境之一,近乎九十度的垂直,高十多米,充满惊险和挑战。攀登者手攀两旁的铁链,一个挨着一个往上爬,云梯的台阶比较窄,只有10厘米,仅容半个脚,只能靠脚尖发力。云梯是通往东峰的捷径,所谓的捷径属于有勇气和实力的挑战者。

东峰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东得名。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之被称为朝阳峰。峰顶绝险处拍照需要系上保险绳索,俯瞰周围群山,一览众山小。东峰由一主三仆四个峰头组成,朝阳台所在的峰头最高。古时称登东峰道路艰险,《三才图会》记述说: 山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数十丈,上面仅凿了几个足窝,两边又无树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岗石上脚手并用才能到达峰巅。东峰顶生满巨桧乔松,环境非常清幽。树木生长在石缝间,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几千年终于成为奇观。游人自松林间穿行,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风吹松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东峰往南峰的途中,有华山著名景观“鹞子翻身”,此处为通往下棋亭的必经之路,崖高十余丈,须手攀铁索,脚踩石窝附壁而下,是古人为勇敢者搭铺的一处超越自然战胜自我的挑战地。攀登鹞子翻身,必须面壁挽索,身贴崖壁,用脚尖盲探石窝,两脚交替下移。最险最难之处,必须要象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方能勉强通过。年轻人身系绳索在排队等候,我们放弃了体验的机会。

眺望不远处山尖上有一白顶亭,下棋亭又称博台,是宋太祖赵匡胤与陈抟下棋输华山的故事发生地,亭内现有棋局一副,据说是赵匡胤输华山的残局至今千年仍然无解。棋亭三面凌空,四面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犹如仙境。

下山路比上山路轻松,有关西峰的诗句较多。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西峰莲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

华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险峻和历史悠久,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风情。唐玄宗御笔《华山铭》吟咏华山,“雄峰峻削,菌苕森爽。是曰灵岳,众山之长。”名相寇准赋诗《咏华山》赞叹华山,“只有山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华山蕴育了中华民族,华山缔造了中华文明,登华山可以感受到古代武侠的豪情壮志和华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从西峰索道下山,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索道带给游人腾云驾雾的感受,同坐一厢的外地游客谈论华山与泰山景色的不同 ,每座山上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人们翻山越岭只为不一样的风景。

作者简介曹睿娥,笔名不可求思,陕西蒲城人。文学爱好者,渭南市作协、蒲城作协会员,喜欢散文、文学评论。作品散见杂志报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