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方面军的前身是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这支部队也是长征过程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更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曾参加过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并跟随红二方面军到达了陕北。他的名字叫孟昭亮。那么,孟昭亮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怎么样呢?

孟昭亮出生于1916年,湖北石首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稍微长大后,为了缓解家庭负担,孟昭亮开始帮助家人从事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土地革命时期,孟昭亮的家乡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孟昭亮也投身其中,开始参加家乡的农民运动,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孟昭亮的父亲也是一名红军,加入红军之后,孟昭亮跟随父亲转战石首、公安、洪湖等地,为创建洪湖革命根据地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之后,孟昭亮一直跟随红二军团战斗,并在1935年跟随红二军团参加了长征。1936年,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此后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最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孟昭亮也跟随红二方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孟昭亮加入八路军120师,此后他开始从事政治保卫工作与锄奸工作,为保卫陕甘宁边区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44年之后,孟昭亮长期活跃在西北地区,担任了晋绥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第一野战军八师政委等职务,继续从事政治保卫工作,也在我党的带领下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孟昭亮担任了公安部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长期从事警卫工作,保卫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安全。1959年,孟昭亮被调到青海省,担任了青海省的副省长,主要分管农垦与劳动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那段时期,恰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作为分管农垦工作的副省长,孟昭亮肩上的担子格外重。

上任之后,孟昭亮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大部分时间都在牧区以及农场度过。每到一处,孟昭亮都会召集农场干部以及支边青年开会,共同探讨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孟昭亮兢兢业业工作,使得青海的农业以及畜牧业迅速恢复,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也因为这个原因,孟昭亮至今都被青海老百姓铭记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1963年,孟昭亮却受一起错案牵连,由副省长降职为陕西兴平县委副书记。虽然被降职,但孟昭亮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工作热情,上任后,他深入群众,不辞辛苦地调研农村,了解农民生活所需,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生活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很快就来到十年特殊时期,那段时期,很多干部受到冲击,孟昭亮也受到康生的迫害,被暂停了工作。1968年,孟昭亮被关押入狱。在狱中,孟昭亮坚贞不屈,勇敢地同错误行为作斗争。然而,孟昭亮的身心也受到了极大的迫害,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甚至穿着单衣挨批斗,牙齿也被打掉了八颗,即便如此,孟昭亮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意志与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关押三年后,也就是1971年,孟昭亮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恢复自由。恢复自由后,孟昭亮的处境逐渐得到改善,1975年,孟昭亮被调回北京,陆续担任了公安部第六局局长、公安部顾问等职务。1976年,孟昭亮被平反,恢复了一切名誉。晚年的孟昭亮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80年因病去世,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