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永丰县沿陂镇水东村,友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手正在机插水稻秧苗。

地处江西省中部的永丰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总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59.76万亩,其中早、中、晚三季水稻种植面积84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

虽然有着长期种植水稻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因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仍面临着地块分散、劳动力不足、机械化率低的困境。正如永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曾招圣所说:“以前农民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只能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现在,大多数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里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上了年纪的人种地有心无力。”

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如何提高种地效益?2021年,永丰县推动农事社会化服务业态创新,打造“田保姆”,促进农业机械化向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目前,永丰县加快补短板,提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建成了5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创建了23个水稻机械化生产全程示范基地、21个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中心,新增高速插秧机100台、植保飞防无人机50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1%。

谁来种——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帮你忙

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现状让农田面临着没人种和没力种的窘境。2009年,永丰县八江乡江浍村的返乡农民刘早发从自家的9.6亩地开始种植水稻,如今流转200亩地成立了家庭农场,他坦言:“这十几年来,农村变化比较大,‘90后’‘00后’不会种地,五六十岁的人还在坚持种地,但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请人越来越难,种植水稻的效益不理想。可以说,如果不把分散的田块连成片、不解决机械化作业的问题,水稻就挣不到钱。”刘早发的感受引起了许多种植大户的共鸣,这也是永丰县鼓励农机合作社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初衷。

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后,永丰县加强引导帮扶,统筹协调农业用地盘活流转,在潭城乡、沿陂镇、瑶田镇、沙溪镇、八江乡等5个乡镇建成了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事服务中心具备高性能机具如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育秧苗流水线、谷物烘干机,配套设备有旋耕机、起垄机、驱动耙、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不少于40台(套),中心农机具保有量原值达400万元以上,同时还有农机操作手、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库棚、培训室、农资库、维修车间等,这些条件是成立服务中心的必备基础。”曾招圣说。

记者在永丰县潭城乡省级A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看到,服务中心的服务板块包括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农机库棚、农机维修车间、水稻烘干中心、农资仓储中心等,通过整合调度农资、农机、农技等资源,配齐各类农机装备和烘干设备,为就近乡镇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防、收、烘、储、售”一条龙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帮助农户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永丰县智农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金根告诉记者,中心有各种农机装备总量73台(套),能提供水稻机耕、机育秧、机插、植保飞防、机收、机烘等机械化作业服务。“目前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是1.8万亩,但实际上现在仅服务13个乡镇、近万亩的水稻,处于‘吃不饱’的状态。究其原因,是还有一些老人不计劳动力成本,坚持种自家的口粮田。一般来说,50亩地以上的种植大户比较容易接受社会化服务,扩大中心的服务人群和面积需要一个过程,要慢慢引导。”

种好地——创新服务模式任你选

沿陂镇水东村的邹前进流转了100多亩地种植水稻,去年交给了永丰县友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全程托管。记者见到邹前进时,他正从种植烟叶的田地匆匆赶来。

“原来都是雇人种,人工成本太高了,青壮劳动力达到200元/天,而且以前用小型机械作业,效率低,算下来也攒不了几个钱。交给服务中心全程托管,我就轻松了,空出时间种植效益高的烟叶,一举两得。”邹前进说。

个体的需求各不相同。为此,服务中心的人员“绞尽脑汁”,为农户“量身定做”适合其自身需求的“菜单”。永丰县引导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开展“线上下单+线下上门”服务,推行“保姆式”全程托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点单式”单环节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

曾招圣介绍,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就是指在服务中心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后,中心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工厂化育秧、病虫害防治、机耕、机种、机防、机收、机烘、秸秆回收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多环节托管主要为农户提供农作物代耕、代种、飞防、代收、代售等综合性服务,实现农业生产定制化、精细化管理;单环节托管是农户根据生产需要,委托农事服务中心提供农业生产某个环节或阶段的服务。

6月初正是中稻插秧的时节,永丰县友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邹有根在水东村机插秧苗。今天的机插面积为40亩,因为地块处于山区,小而分散,机插速度较慢。但是,相比以前一人一天抛秧1.2亩而言,现在两个人用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插秧25亩,效率高出了10倍以上。

“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民,这对我们服务中心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是从2009年开始干农机维修,2022年申请并建成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增加了包括水稻育秧、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等知识,我只能一边学习、一边上岗,一步一步来填补知识空白和培训农机手。”邹有根说。

目前,永丰县有各类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23个,有完善的农机应急救援作业服务队5支,加上水稻机械化生产全程示范基地和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中心,确保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所需。

高效益——“三化”助力丰产田增收入

传统农业种植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和小规模种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为此,永丰县依托服务中心,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具,采取经营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举措,致力于改善种粮效益低的发展现状。

今年,邹前进的早稻使用了最新技术“水稻大钵毯状苗机械化硬盘育秧”。曾招圣告诉记者,大钵体毯状育苗采用独立单钵育苗栽插,栽插后返青期短,底节位有效分蘖多,穗型整齐成熟度好,不延迟水稻生育期,解决了传统机插秧延长生育期的问题,为水稻种植茬口留出宽松的时间。

刘早发在去年种植水稻时也尝试了差异化种植,种植常规稻和优质稻,优质稻亩均纯收入高300~500元,早稻和晚稻二季稻亩收入能达到七八百元,比之前效益好。

曾招圣认为,水稻种植的节本增效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经营集约化、生产机械化、利益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就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农户的小田块整合成大块农田,实现适度规模化种植,同时应用先进农作技术,采用农资统购统销、农田统防统治的方式,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实现水稻种植增产增收;全程生产机械化就是运用无人机“飞防”精准喷洒药剂,机械化耕地、育秧、种植、管护、收割、烘干、秸秆收储等,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利益多元化就是鼓励引导脱贫户参与托管经营,优先吸纳有一定农业技术、家有闲置农业机械的农户长期就业,增加务工收入。

潭城乡省级A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运行已有一年,中心采用统一耕地管理、统一集中育秧、统一农机作业、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烘干收储的“六统”服务模式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通过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购、代销等方式提供社会化服务。“目前中心已经形成了以‘订单为拉动、托管为推动、技术推进要素跟进’为主要特征的全产业链服务新机制,以‘保姆式’的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生产经营效益,实现了农户、合作社和企业共赢。”李金根说。

今年2月,永丰县被列入创建国家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借此“东风”,永丰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投入,将农机监理工作经费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都有资金支持。依托5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21个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统筹产粮大县奖励和耕地轮作(双季稻)等项目资金用于支持早稻生产,确保2024年永丰县粮食种植面积生产指标稳定在91.6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