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人生的无常,你是被动接纳还是勇于抗争?

在喧嚣的世界里,怎么屏蔽外界的干扰,去追求自我?

又该如何平衡好生活,保持内心的自在和欢喜?

如果这些困惑让你无所适从,不妨静下心来,去读读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集《好好活着》,就会茅塞顿开,找到想要的答案。

书中,陈忠实忆往事、谈生活、话人生,字里行间饱含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给在人生旅途中辛苦奔波的你,带去勇气、智慧和力量。

读懂了这本书,你就会坦然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热爱和希望中奋力前行,活出生命的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忠实出生在一个特别贫寒的农村家庭。

一家人靠种地种树维生,六七岁时,他就帮父母搂柴火、掰苞谷,凛冽的寒冬里,只能和哥哥合盖一条被子取暖。

他学习勤奋,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到离家几十里远的城里去念书,口袋里却一分钱都没有。

陈忠实只能背着一周的粗粮馍馍踏上求学之旅,坎坷的沙石路,磨透了布鞋底,磨烂了脚后跟。

学校里的一日三餐,都是开水泡馍,不见油星儿,顶奢侈的时候是买一点杂拌咸菜。

他宿舍的床板总是光光的,没有褥子和床单,睡觉时只能把唯一的被子铺一半再盖一半。

穿衣自然更是无从讲究,从夏到冬,都是母亲双手缝制的单衣单裤。

但这样的念书生活也难以为继,父亲通过卖粮、卖树也供不住他和哥哥同时读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办法,初二时,陈忠实不得不休学回家。

一年后虽然重新复学,但国家因经济困难,骤然缩紧了招生计划,陈忠实高中毕业名落孙山。

以后的日子也是跌宕起伏,陈忠实不断变换职业,但从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备受命运捶打的日子里,陈忠实从不抱怨家庭和命运,也没有畏惧生存的危险和艰难,反而用一颗进取心、平常心看待生活。

每到暑假结束,背着馍馍去上学的时候,他看着口袋里装着自己卖菜挣来的学杂费,感到的是一种坦然,乃至骄傲。

他也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感到自卑,默默地用学习成绩回答一切。

而在这困窘的生活里,他不可自拔地喜欢文学了,并发誓:

不能永远穿着没后底的破布鞋走路,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常饿着肚子走进图书馆,与莫泊桑、契诃夫等文学大师昼夜拥抱在一起,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

在老师和前辈的鞭策鼓励下,他陆续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获得无数读者的认可。

名声越来越大,并调入了作协,成了一名专业作家,站上了新时期的文学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忠实特别崇拜柳树。若干年后,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写到:

我崇拜高原柳树。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不能怨天,不能怨地,更不能怨天下任何人,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怎样的龌龊,都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陈忠实就像柳树一样,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抵御着风霜雪雨,熬过了苦难,踏平了坎坷,终成一方壮丽的风景。

人在尘世,都有一段低谷时日,熬过了,就是路,挣过了,就是新生,拼过了,就能迎来光明,最终会绽放出生命中最美的花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陈忠实的文学成就日渐显著时,他却感到了空虚与落寞:

自己到底读了多少书?还能不能创作更有分量的文学作品?

在取得专业创作条件后,他决心“自由支配写作时间和生命行程,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并毅然回到了白鹿原乡下的祖屋。

他要独处于此,静心回嚼过往的生活,潜心读书写作,完成酝酿已久的“垫棺作枕”之作。

陈忠实沏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抿一口清香的茶水,广泛阅读中国新时期各类小说,深入涉猎未曾阅读的世界名著,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灵魂。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坐在小院里,看着静谧的月亮,耳畔就会传来先祖的问候,心中所有的宠辱和欲望也都隐退无痕。

每天早晨,他被斑鸠的叫声唤醒,一种最踏实也最美好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披衣坐起,神清气爽地奋笔疾书,《蓝袍先生》、《四妹子》、《地窖》以及许多短篇佳作相继问世。

在一天的阅读或写作之后,他就在灞河水边的沙滩上散步,河水清透见底,让他的心底和脑际重归沉静清爽。

当然,他也在独处中反省,反省自己思维和意识中的非文学观念,从而进入了文学的本真,获得了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

他真正的文学事业行程开始了,他要去书写曾经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去重现曾在微不足道的乡村上演过的人间悲喜剧。

《白鹿原》的创作由此拉开帷幕:

陈忠实潜心研究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人物心理结构学说,查阅历史资料,搜集生活素材,研究民族问题和心理学,学习借鉴他人长篇结构的方法,日夜沉浸在书中人物的对话中。

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50万字的长篇史诗《白鹿原》耀世而出,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干年后,想起10年的独处时光,陈忠实无限感慨:

这让我完成了人生轨道的转换,进入了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是我最沉静最自在的10年。

的确,人生最大的收获,往往在独处中获得。独处让陈忠实在充实中奋进,在反省中超越,最终登上了文学的峰顶,实现了梦想。

在独处中,可以屏蔽干扰,可以叩问灵魂,可以理性思考,可以专心干事,按自己的意愿和节奏过好这一生。

独处,既是一种静美,也是一种修炼,是自我最好的增值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忠实有句名言:

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才活得坦然。

这位大半辈子受尽苦难的文学大师,其实非常达观通透,常常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写得拗手时,他就停下笔来,到后院逗玩老舅送给他的两只白鸽。

瞅着飞来又飞去的两只忙碌的白鸽,聆听着它们争夺食物的欢闹,陈忠实的情绪便由亢奋渐渐归于冷静和清醒。

他也由此把写作心态调整到了最佳,甚至白鸽哺育幼鸽的动人情景,也渗透到他对作品人物的描述之中。

外孙旦旦活泼可爱,他一有空就含饴弄孙,想到生命的衰落、生命的勃兴从来都是这样的首尾接续着,便泰然而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喜欢栽花种草。他养的菊花黄得那么灿烂、那么沉静,禁不住让他诗意盎然,一首《家菊》脍炙人口:

含露凝香铺地开,小院金菊报秋来,秋风秋雨秋阳好,顿生诗情上高崖。

他用心浇灌的玉兰花,蓬蓬勃勃,生机盎然,观之便在心理上泛起一种鲜活。

他喜欢柿树,看着自己悉心栽种的火晶柿子树出芽、开花、坐果到成熟,心里就乐开了花。

有朋自城里来,他就用竹篮盛上甘甜醇香的火晶柿子,还忍不住地自夸:这是自家树上的产物。

他喜欢到处采风,赶到慕名已久的百草园采风,体味鲁迅先生的意趣生活,心境就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

而在拜谒黄帝陵的过程中,则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沉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有两大爱好:喝茶与看球。

前者放空身心,无思无忧;后者舒展心理,张扬精神。一静一动,相辅相成。

谈起自己至真至简、至情至性的生活方式,陈忠实不无满足:

这样很好,心理舒展了,精神张扬了,情绪亢奋了,完全是一种享受。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自己能够好好享受生活就好。

正如陈忠实一样,即使生活不完全尽如人意,仍要葆有积极向上、乐观通透的心态,这样方能找到精神和内心的丰盈,生活质量自然也会不同凡响。

所以凡事要用平常心看淡一点,通透一些,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书中,陈忠实寄语人们:

好好活着。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陈忠实大半辈子饱尝苦难,当他逐渐清楚自己想怎样活着之后,便用力熬过苦痛,用情耕耘孤独,用心丰盈生活,最终走向了事业和生活的巅峰。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

好好活着,就会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生命来之不易,生活万分艰辛,特别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4年,各种无常和风险,会无时无刻袭击你我。

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人们最美好的希望和生命最大的意义。

那就从现在开始,珍惜当下,心怀希望,用真爱、担当和责任,把生活修炼成想要的模样。

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幸福活着才是。

点个“在看”,好好活着,春天会悄然来临,一切皆有可能。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苏轼《定风波》

作者 | 佳钢,遵从内心,一路向阳。

主播 | 云湾,暖心宝哥,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