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值点网

本季北京保利春拍,带来一系列乾隆御制珍器,这位文青皇帝下旨制造的「湘江秋碧」古琴,6月14日率先在京师以RMB 3,047.5万成交。

行方在古琴举槌的「湘江龙音 - 御制名家古琴藏珍」专场正式开始前,特地安排专人示范,展现各件古琴的音色,令拍场顿时注满古典文艺气息。

这件乾隆御制「湘江秋碧」古琴以RMB 2,400万起拍,经过6口叫价後,最终以RMB 2,650万落槌,由一位现场买家投得。

在拍卖开始前,行方安排专人示范古琴演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拍卖开始前,行方安排专人示范古琴演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6305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琴

尺寸:琴长101.5 cm;隐间91 cm;首宽15 cm;肩宽16.8 cm;尾宽12 cm
腹款: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御製」、「乾隆御笔」
「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製,尺度一依钦定律吕正义」丶「比德」
「湘江秋碧」「御赏」
备注(值点网补充):

  • 山中商会,纽约
  • Parke-Bernet Gallerise,山中商会藏东方艺术品清库专场,第三部分,1944年6月28日,编号23
  • F. Bailey Vanderhoef Jr.(1913-2008年)旧藏,美国加州奥海镇
  •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编号3605(成交价:HK$55,640,000)

专场:湘江龙音 - 御制名家古琴藏珍
估价:RMB 25,000,000 - 35,000,000
落槌价:RMB 26,500,000
成交价:RMB 30,475,000

美国国父华盛顿(1732-1799)童年砍樱桃树,是一个关於诚实的故事;太平洋彼岸的大清皇朝,乾隆帝(1711-1799)也曾经砍树,却是一篇怀念往事如烟的章节。

乾隆年间,一棵梧桐树枯死了。

梧桐枯死不是甚麽新闻,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梧桐。它一直於瀛台南侧书屋门前,与另一棵梧桐成对栽种,曾经风雨不改地陪伴书屋中的少年乾隆读书。

老梧桐之死,令乾隆百般感触,黯然神伤,作诗曰:

瀛台双桐向所有,因循枯一成独树。秋夜春朝失侣阴,认巢好鸟徘徊去。老干吟风似作悲,团叶无心菶承露。树犹如此人何堪,爰命郭橐为补足。佳阴依然罨绿窗,相得乍喜矧相妒。未必人心似树然,世间云雨纷新故。倚桐无语立斯须,彷佛廿年前觅句。

「彷佛廿年前觅句」- 二十年前、即雍正二年,乾隆还是少年弘历时,便始於此书屋读书。如今光阴瞬息,为之悚然。

瀛台补桐书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瀛台补桐书屋
左至右:本品上之「乾隆御笔」、「比德」、「御赏」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至右:本品上之「乾隆御笔」、「比德」、「御赏」印

这位文青皇帝不忍馀下的那棵梧桐「丧侣」,不但替它写诗,更为它「续弦」- 命人在旁补植新树,兼把书屋更名为补桐书屋。

岂料翌年、即乾隆十年,馀下的老梧桐亦告枯死。乾隆不忍丢弃之,下旨砍斫木材制成四床琴,赐名「瀛蓬仙籁」、「湘江秋碧」、「皋禽霜唳」、「云海移情」,各题御诗,置於书屋之中。

乾隆御制之琴,就这麽四床,其中只有「湘江秋碧」在市场现踪。此琴龙池纳音处墨书铭: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
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梧桐与古琴,其实有着很美好的故事。

传说中,凤凰通天应地,协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伏羲料定梧桐乃神灵之木,决意制成乐器,於是发明了古琴。可见在中华传统中,梧桐於古琴,如宣纸於书画,本是天合之作。

有趣的是,现今科技分析下发现,梧桐木纤维呈特殊管孔状结构,可以增强琴体的振动效能,利於取得中正平和的音色效果。

新伐梧桐易裂变形,需长时间泡水风乾方能以之制琴。至於补桐书屋的梧桐,几经风吹日晒,在枯荣之间徐徐老去,正好在生命流逝之後,成为书屋主人的斫琴良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活计档》记录,可知这四床琴的漆作丶部分玉质配件及琴套丶琴匣完成於苏州,是内务府造办处与苏州织造合作的成果。档案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乾隆何其重视四琴。

例如,他把制琴任务交与庄亲王督办,而为了避免北京发至苏州的配件木样因气候等原因变样,後者特别指示用石质材料制作配件小样。这种细致入微的建议,令承办者不敢有丝毫差池。

乾隆十年时,宫中玉料储备并不充足,故乾隆帝特别指出若无合适玉料,即向宫外购买。他甚至专门派遣内务府兼通琴丶漆之人前往苏州督办制作过程,耗时近两年才告完工,这四床古琴制作之精细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湘江秋碧」琴样为连珠式,金徽,朱红漆,通体仿刻梅花断纹,乃苏州织造的髹漆艺人按照宫廷画师样稿,用针在漆面上勾画而成。琴面造型浑圆,琴面丶琴边发连体小蛇腹断纹。

琴面岳山至七徽处绘有祥云闲鹤。琴轸丶雁足等刻有鹤舞祥云纹,填以金漆。琴面无琴弦摩擦之痕迹,未经长期抚弄。琴底龙池丶凤沼等为如意椭圆形设计,更於龙池丶雁足间开二寸许椭圆音孔,为一般琴制所无。

《清宫档》记载此四琴制作事宜:「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尤敦丶张若霭奉旨所制四琴着庄亲王遴选良工会同造办处悉心斟酌,其金徽丶玉轸等件具仿古样制办……」此外,琴书有记,琴过五百年方出梅花断。此两点正好证明乾隆好古之癖。

20世纪初,山中定次郎从满清亲王贵族手上购得此琴。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把这位东瀛古董巨商的财产充公拍卖,此琴由探险家F. Bailey Vanderhoef Jr.投得。流落海外多时後,此琴在2016於香港拍卖,如今回到「家乡」京师举槌,最终顺利以RMB 3,047.5万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