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曾甜甜 柯美中

家住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城的老徐,一直以为自己通过执业考试,全靠“能人”赵某帮忙“疏通关系”。

为了表达感谢,他向身边正在考试或者面临升学的亲朋好友推荐了这个“特殊渠道”,没想到,赵某“神通广大”的背后竟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骗局。

近日,阳新县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赵某提起公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6月15日,阳新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了案情始末。

吹嘘门路,可以疏通关系助考

2022年9月21日,老徐很高兴。通过赵某的“帮助”,老徐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通过了某执业考试。

为什么说是通过赵某的“帮助”呢?原来,2022年6月,老徐认识了赵某。通过一来二去的交往,两人渐渐熟络起来。聊天中,赵某向老徐透露自己认识不少领导。彼时,老徐正好有一件烦心事,因为执业要求,需要通过考试,从而取得执业资格证,而自己年纪较大,记忆力不行,非常害怕考不上。

“兄弟,我还以为是啥难事,这事包在你老哥身上!”听到老徐的诉苦,赵某当即表示自己有“熟人”,可以帮老徐去跑一跑通通“关系”,但是需要送礼。

随后,赵某向老徐出示一张自己和网名为“厚德载物”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上面显示可以办成相关事宜,并称对方就是可以办事儿的“领导”。

看到微信截图的老徐自认为找到了“门道儿”,想着有了赵某的“帮助”,通过考试似乎是“小菜一碟”。随后,老徐向赵某提供的银行卡转账“打点费”3000元。

有了这层“关系”加持,“信心满满”的老徐上了考场,并通过了执业考试。“我跑上跑下也不容易,你不得‘表示’一下啊!”知道老徐通过考试后,赵某称之前转账的3000元是请人“喝茶”的费用,老徐得再向其支付一笔“辛苦费”。彼时开心不已的老徐,向赵某提供的银行卡上又转账了2000元。

打点无效,原来他就是个骗子

2022年12月,老徐的好友苏某听说了老徐借助“特殊渠道”通过考试的事。考虑到其儿子马上要高考了,文化课成绩一般,焦急万分的他便找到老徐“取经”。

“送送礼,我那兄弟包你儿子通过。”老徐向苏某引荐了赵某,赵某称自己认识省会城市的大领导,只要舍得花点“费用”,正常参加考试,无论考多少分都可以“操作”一下考上某大学。

想到好友老徐的前例,急于帮儿子上个好大学的苏某对赵某的话深信不疑,并转账3000元“打点费”给老徐,让老徐代为转交给赵某。随后,老徐将钱转给赵某指定的账户。

2023年春节期间,赵某主动联系苏某,声称自己正在帮苏某走动“关系”,需要另外支付一笔费用,于是苏某向赵某提供的微信收款码再次转账3000元。

“我一直等着赵某拿这些钱帮我‘打点’一下,他跟我说高考还没开始,让我耐心等待。”而后,高考前夕,在赵某的要求下,苏某陆续向赵某支付费用、提供烟酒等,价值共计16800元。

“但高考分数出来后,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都发放了,我儿子依然‘榜上无名’,就一直追问赵某到底事情办得怎么样,而他一直以各种理由逃避回答。”苏某说道。

同时,老徐也发现此前推荐的其他人找赵某帮忙疏通“关系”的事情,赵某也都没有办成。至此,两人意识到赵某可能是骗子,随即报警,至此案发。

真相明了,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经查,赵某今年60岁,此前一直在外务工,近些年回乡后做生意有所亏损,手头拮据。

在知道老徐为考试发愁并询问赵某有没有“关系”帮忙通过考试时,赵某立即起了“歪心思”,想着可以以此理由从老徐手上拿一笔钱用作开销。

为获取老徐的信任,赵某创建另外一个名称为“厚德载物”的微信号,并扮演所认识的“领导”,通过自己的微信号将要办的事情发送给“厚德载物”微信号,该微信号再进行回复。看到聊天记录的老徐对赵某彻底信服,随后便向赵某进行转账用于支付“打点费”。

没想到,凭着自己的实力,老徐通过了执业考试。在得知该消息后的赵某,又借此理由,向老徐索要2000元“辛苦费”。

此后,老徐向身边的多名亲朋好友推荐赵某,苏某、杜某等人纷纷向赵某支付各项费用用于“打点”关系。

承办检察官介绍,该案于3月15日移送至阳新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经依法审查查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赵某谎称自己认识很多“领导”,以疏通关系帮助他人通过各类考试或者升学为由,骗取老徐等七名被害人财物共计36600元,赵某实际并未找任何人疏通关系,所骗钱财均用于个人消费。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向犯罪嫌疑人讲解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后,赵某表示认罪认罚,全部退赔,并在值班律师的见证下自愿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

结合案件事实,该院认为,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后用于个人消费,数额较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遂于5月24日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赵某提起公诉。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