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婆媳矛盾大多数都是从孩子出生开始,哪怕前期相处得多么和谐,到孩子这里总会激发出各种矛盾。

孩子穿不穿尿不湿,喝不喝奶粉,吃不吃零食,可能都会引起一场矛盾,看似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背后却隐藏着孩子的教育、喂养、发育、亲密关系等各个问题。

一山不容二虎,在孩子问题上,注定只能以一个人的教育方式为主。

那为什么很多妈妈不愿意把宝宝交给婆婆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很多老人不讲卫生,孩子带的太埋汰

很多人为了生活,出门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有些老人自己生活很随意,带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发黄有馊味的奶瓶,嚼碎了东西喂孩子吃,每天孩子脏兮兮、永远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不是太长就是太短,新衣服舍不得给孩子穿;

每天孩子地上乱爬,捡地上的东西吃也没人管,挂着两条鼻涕虫;

喂孩子吃东西从来不洗手,甚至翻完垃圾桶照样给孩子喂吃的;

即使大了一点后带到身边,很多妈妈总觉得,不管自己给孩子买多好看的衣服,孩子身上总有一股逃脱不了的“土气”。

我们家表弟就是被我外婆这么带了几年,每次舅妈回来都抹眼泪,孩子又瘦又埋汰。

买回来的新衣服、新鞋子老人舍不得给孩子穿,都收着放衣柜,每次舅妈回来孩子就是穿得磕碜,柜子里却放着很多短了穿不了衣服、鞋子。

老人从艰苦岁月走来,节省是刻在骨子里的了,她改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隔代亲”非常溺爱孩子

老人带娃有一个极其统一的标准:那就是能吃能喝,听话不哭就行。

这类老人稍微好点,孩子至少带的干净,穿得整洁,但是在孩子面前像“奴隶”,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

比如上学路上,孩子抱着手机,奶奶背着孩子,不然孩子就撒泼打滚不去上学。

只要孩子不哭,电视、手机、零食都是可以的。

没有原则,十分溺爱,通常还比较护短,觉得自己孩子哪哪都好。

只养孩子,不教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在孩子面前挑拨是非

相信任何一个十月怀胎生下孩子的妈妈,对于这一点的容忍度几乎为0。

孩子是妈妈的弱点,也特别容易成为家庭权力的重心,极限拉扯的关键。

很多妈妈生完孩子会有一种:婆婆抢了我的孩子的感觉。”

婆婆非常积极,孩子有点风吹草动都抢着干,剥夺了一个初为人母的体验感,也拉开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有些行为在妈妈看来,婆婆就像个第三者,这种“护崽心理”在孩子刚出生时最明显。

很多妈妈调节不好这种心态,所以非常排斥婆婆和自己孩子亲近,毕竟自己辛苦生下来的孩子,却跟自己不亲近,这谁受得了。

有些婆婆是好心帮忙,无意为之,有些婆婆却是故意挑拨是非。

在孩子面前说妈妈坏话,不让孩子和妈妈亲近,挑唆孩子说一些伤人的话,然后看着儿媳挫败、伤心的样子,洋洋得意。

都说奶奶带的孩子跟妈妈一般都不亲,所以很多妈妈不愿意把孩子给婆婆带,很多妈妈特别珍视孩子成长的过程,也很享受照顾孩子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影响家庭关系

其实很多时候,有老人帮忙的家庭,儿子儿媳都上班,儿子回家是妈妈的好崽崽,洗手吃饭当甩手掌柜,儿媳回家该干的还得干,照顾孩子、洗衣做饭,本来两口子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现在女的干活,男的不累。

老人偏心自己的儿子,舍不得让儿子干一点活,儿媳妇买个快递可能都会被唠叨。

也有特别戏精的婆婆带娃,特别会做面子功夫,儿子一回来,就说自己带娃带的这里不舒服,那里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心疼自己妈妈,还喜欢“孝心外包”,数落自己老婆不懂事,不知道帮忙。

老人来帮忙是好事,但很多时候会让小家庭的天平倾斜,失衡,妈妈在一大家子里特别会有一种自己是“外人”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很多妈妈不愿意把孩子给婆婆带?是不清楚婆婆能不能带好娃,会用什么方式带娃,想对自己的人生,对孩子的人生负责,不想被“假带娃”束缚,明明孩子被带得一塌糊涂,但是大家都在说你要感恩,不想过鸡飞狗跳的日子,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