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军,我哥哥叫张飒。

从名字里,大家能看出什么吗?

我是个女孩,比哥哥小两岁,但父母给我取了个很男性化的名字——张军。

他们希望我像军人一样坚强、勇敢、无所不能、无坚不摧,将来能够守护娘家。

而哥哥呢!

他是父母的宝贝儿子,是家族的血脉继承人。

被长辈们疼爱得如同珍宝,自然希望他能过得轻松自在、无忧无虑,因此起名张飒。

没办法,老一辈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

所幸,虽然父母偏心,但对我尽的责任却没少。

和哥哥一样,我也读到了高中毕业。

毕业两年后,正赶上我小姑父要回天津老家,他们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外地大学,年龄越大,姑父越是想念老家,不想再漂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小姑打算和姑父一起回去。

他们俩都是正式工。

姑父在县轴承厂上班,姑姑在环卫局工作。

既然要走了,姑姑打算提前退休,把接班的名额留给我和哥哥,好歹是娘家人,总比便宜了外人强。

但两个名额有好有坏,单位和工作也天差地别。

轴承厂是县里的龙头企业,工资高,待遇好,大家都挤破头想进去。

相比之下,环卫局就差远了,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和哥哥都不愿意去环卫局。

小姑着急办手续,就和我妈商量说:“嫂子,要不让小军接她姑父的班,去轴承厂吧!虽然她是个女孩,但这孩子有主见,在轴承厂肯定会有出息的。”

妈妈没接话,也不说想让谁去。

第二天姑姑又来催,说:“哥嫂,如果实在定不下来,那就让两个孩子抓阄吧!把命运交给老天爷,抓到哪就去哪。”

爸妈左右为难,依然做不出决定。

爸爸恳求姑姑:“能不能和人调换一下,让两个孩子都去轴承厂吧!”

姑姑瞪了他一眼,说:“你当工厂是咱家开的啊!”

就在姑姑写好纸条,正要喊我和哥哥过来抓阄的时候,妈妈下了决心,说:“别抓了,就这样定了吧!让飒飒去轴承厂!军军去环卫局。”

我知道妈妈肯定早就这样想了。

只不过是不好意思说出来罢了。

姑姑的眼睛瞪得溜圆,问旁边的哥哥:“飒飒,如果让你选,会选轴承厂吗?”

哥哥肯定地说:“会的,我选轴承厂。”

尽管姑姑心中有诸多不满,但最终还是顺从了我父母的意愿,将轴承厂的名额给了哥哥,而我只能去了环卫局。

当时的环卫局是县里最不受人待见的单位,很多正式工都办理了停薪留职,干活的基本都是临时工。

而我,一个年轻女孩,竟然去了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哥在轴承厂的风光一时无两,在姑姑和姑父的帮助下,他跟着焊工师傅学了电焊技术,还找了一个同厂的女工做妻子。

结婚那天,我的父母可是高兴得不得了。

逢人就夸∶“我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县轴承厂上班呢,那可是好单位,吃公家粮的,妥妥的铁饭碗啊!”

哥哥结婚半年后,我也结婚了。我的丈夫在粮站工作,是个普通的检验员,我们是高中同学,他父亲是粮站的老工人,退休后让他接了班。

多亏了姑姑和姑父,虽然我的工作不是那么理想,但我们也过上了双职工吃商品粮的日子,不再像父辈一样,每天汗流浃背,依靠土地谋生。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里的公有企业纷纷倒闭。

毫无意外,哥哥他们的轴承厂也因为债务问题宣告破产,所有工人解散下岗。

我丈夫在粮站的工作结束得更早。

两个家庭,三个人都成了下岗工人,只有我,当初最不起眼的环卫工作者反而在坚强地撑着。

下岗后,哥哥嫂子对公家单位极其失望,两人选择一次性买断工龄。

每人拿了两万多块钱,然后回来自主创业。

他们决定继续干老本行。

哥哥搞电焊,嫂子干车床,夫妻经营,店铺以哥嫂为主,我爸妈为辅。

为了帮助哥哥,爸爸妈妈把老家的田地也让了出去,老两口搬进城里住,妈妈负责做饭,照顾孩子,爸爸帮忙看厂子和联系业务。

眼看娘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就和老公商量∶“总在家闲着也不是个事啊!要不你也去哥哥那边学习一下,以后有机会了,咱也开个机械厂。”

可哥哥还没开口,我妈就急了,说∶“你们学什么机械啊?凑热闹,到时候都开店,你哥他们咋挣钱呢?”

虽然我妈是开玩笑说的,但我听了心里酸溜溜的。

让老公学习机械的事就这样搁浅了。

妈妈偶尔提起这事还后悔,说∶“早知道当初就让你哥哥去环卫局了,你看你们家,一个下岗了,至少还有一个在上班。可是你再看我儿子家,两口子都下岗了,想吃口安稳饭都难。”

哥哥的店铺只经营了一年就关门了,具体原因不清楚,可能是时运不济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把买断工龄的几万块全都投入了生意里,结果赔得精光。

我爸妈愁得夜不能寐,哥哥嫂子天天吵架,嫂子好几次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妈妈没办法了,只好来求我∶“妞啊!那可是你的亲哥哥啊!咱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把家给过散了吧!”

我赌气说∶“那咋办?现在也不能把我的工作让给他啊!”

彼时我们的环卫局已经变成了事业单位,正规编制,不是随便能进的。

妈妈说∶“不是要你让工作,你看女婿不是也在家里歇着嘛!你不想让他有个事做吗?

正好你哥哥的店铺也不干了,卖给别人太可惜,还不如卖给你们呢!让女婿干,他踏实认真,肯定能干好的。”

瞧瞧我这亲妈,心眼是不是特别多!

之前我们想学的时候她不愿意,现在她儿子不干了,却又想起我们了。

无非是想让我们出钱,把哥哥他们赔的给折出来呗。

我问她∶“卖多少钱呢?多的我们可没有,要不就先让你女婿学着经营吧!哥哥嫂子算是入股了,到时候按比例一年给他们分一次红。”

但妈妈不愿意,一本正经地说∶“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咱也不搞那些弯弯绕。你哥他们的店总共投资了三万六,已经干一年了,这样吧,都是亲人,给你们算三万二,少四千,但是你得给现金,否则你嫂子闹着要离婚呢。”

不是我不想接手,实在是我们手里真没有那么多钱啊!

当妈妈得知我竟然不愿意接手哥哥的店铺时,她气得要炸了,直接夹着个小包袱住到我们家不走,哭天抹泪地说自己快活不下去了,儿子没出息,女儿也不孝啊!

我老公是个特老实的人,有点愚孝,最见不得老人流眼泪了。

老公说∶“不就是三万块钱嘛!只要能帮就帮他们一把吧!人家也不是光找你要钱,这不是还给你个店铺的嘛!”

他把家里所有的积蓄凑到一起,还差6000多块钱,只好又从我公公那里借了8000,留2000备用。

哥哥得了钱后,嫂子也不闹了。

而我和老公对机械方面一窍不通,接了个店铺还得请哥哥负责做专业指导,老公只负责业务方面的工作。

也许这就是命运。

在接手后的第五个月,我们店里迎来了第一笔大生意。县城的郊区需要建一个小车站,急需修建铁路,整个县里只有我们一家机械店够规模,这个活儿就被我老公揽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是这一桩生意,就赚回了当初买店时的三万多,还多赚了一万六的结余。

哥哥在店里做专业技术指导,刚开始说好的无论赔赚,他只要基本工资。别人都是1200的工资,我们给他2000一个月。

随后几年,我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租了更大的场地,又招了几个专业的技术工人。

哥哥心里不舒服,又想和我们合伙入股了。

但这次我老公却真的拒绝了。

他说∶“哥哥,做生意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都是有亏有赚,你不能看赚钱了就入股,亏钱就撤出啊!我也不敢保证每次都能赚啊!”

即便后来我们已经给哥哥的工资涨到了6000一个月,但他还是走了。

说到底,他还是想当老板,不愿意拿死工资。

我一直在环卫局的岗位上干到退休,现在每月有5300的退休金。

哥哥嫂子后来也补交了社保,但每月只有1000多的退休金。

现如今我的两个孩子也已大学毕业,我们帮他们准备了房子和车子。

可是我的哥哥还在四处打工做电焊方面的工作,唯一的侄儿住着不到三十平的小房子,开了家快递店,从早到晚累得要命也赚不了几个钱。

哥哥感叹道∶“人生啊,真是一错步,步步错啊!要是当初选择了环保局的名额,说不定现在一切都变了。”

作为亲妹妹,作为亲姑姑,我也确实应该帮忙。

可是,我也忍不住要问,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究竟是谁的责任呢?又该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