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持人:张丽霄】

最近,江苏涟水中专17岁女生姜萍在全球数学竞赛中获得第12名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巨大反响。中专生和“数学天才”显然不“匹配”,这份反差,让网友们大吃一惊、眼前一亮。大家惊叹她的超级天赋,敬佩她对于数学的热爱和执着,羡慕她有幸遇到自己的伯乐(其数学老师王闰秋),有人甚至喊话高校对其破格录取。由此,还催生出对人才选拔机制与评判标准的讨论:在普遍看重学历、资历的当下,我们是否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

姜萍爆冷逆袭的故事堪称传奇,而其引发的热议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能遇到自己的伯乐

是一件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推手——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

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与伯乐之间往往又是相互成就。如果王闰秋没遇到姜萍,在中专教书的他就“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姜萍没有遇到王闰秋,大概率会在中专毕业后进服装厂上班。自古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但也有许多人怀才不遇,空有一番抱负最终抱憾而归。因此,姜萍的爆火不禁带给我们思考:倘若她没有被王闰秋发掘数学方面的潜力,是否也会泯然众人矣?在全国千千万万所中学里,会不会也有像姜萍这样的学生,对某个学科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但由于没有得到良师的发掘和悉心指导,而错过快速成长的机会。可贵的是,一个中专学校里,王闰秋正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姜萍,又恰好彼此相互成就,才有了姜萍的“一战成名”。姜萍的成长路上遇此良师,是一大幸事。

很多高校都知道了这样一名天才少女,以后会不会抛橄榄枝另说,至少姜萍未来的选择不会再局限于服装设计那一条路。有了王闰秋这位“引路人”,姜萍今后的道路会更加宽广。而她本人的上限更是未可知的,随着天赋被不断挖掘,或许将来姜萍在PlanA和PlanB之外还会有更多新的选择。

——杨昕昕(实习生)

期待更多的梦想

照进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自己热爱的事,实现梦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向往。但在与世俗和名利的较量中,我们还要不要坚守热爱坚持梦想,这个叫姜萍的天才少女也许可以带给我们启示。

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热爱的魔力何其神奇,它让你从早忙到晚耗尽身心也不觉得累,它让你的生命充满活力。但当经历了为柴米油盐发愁的窘迫,经历了看别人开豪车住豪宅的不平衡,我们便开始向现实妥协,很多人无奈选择了放弃梦想。我想他们落寞身影背后肯定都有一段无以言表的痛苦历程。

姜萍是幸运的,她坚持了梦想,身为一个中专生击败了众多清华、北大、麻省理工的骄子,能够脱颖而出被人看见。

姜萍的故事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都不应该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不受外界环境的限制和束缚,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鼓励年轻人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个有梦想的社会,也更加有活力和创造性。而我们的社会也需要为这些人搭建更多从热爱到成功的梯子,开辟更多实现梦想的舞台和路径,让他们在追逐热爱的时候收获成功。

梦想多么美妙,那些不顾一切的追逐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它能穿越逆境,穿透暗淡,照亮生命。

期待更多的梦想照进现实,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秦建军

减少“名校滤镜”

不以学历论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日来,公众对姜萍的持续关注已经从故事本身演变成“高校是否应该破格录取”的争论。

在此我们需要明白一点,破格录取是教育领域内的一项专业决策,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某一方面超凡的才能,还需符合特定的政策标准。高校实施此类破格录取需遵循既定的规定和程序,是基于法律、规则及专业判断,而非简单受舆论影响,这也是为了兼顾教育的公平。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减少竞赛热和学生负担,我国已取消了奥赛的高考加分和保送政策,仅国家集训队成员保留保送资格。而姜萍参与的赛事虽具国际影响力,却还未得到国家的认定,不在此范畴内,这意味着即使她在决赛中表现出色,也很难直接凭借此成绩获得破格录取的机会。

网友呼吁高校破格录取姜萍,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人才的爱惜,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一个尴尬的事实:即使是像姜萍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历的话,也很容易被埋没。

期待社会消除学历歧视,减少“名校滤镜”,以更开放的心态给年轻人以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机会。不拘一格育人才,不以学历论英雄,只凭能力较短长,那么,更多的“千里马”必将踊跃奔腾,大放光彩。

——张军

主持人:

一连数日,“天才少女”姜萍霸占热搜榜,一直在被围观、被宠爱、被热议。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关爱与善意令人感动,但表达边界仍需守住,切不可为流量“消费”他人隐私。呵护人才最好的方式,是少添些喧嚣,多给些安宁,为她专注学习留出空间。无论未来求学之路如何,无论后边比赛成绩如何,求知中感受科学之美,已足够有价值。把答案交给时间,追随内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