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自从职称制度改革之后,中小学教师也能评副高和正高级职称了。目前教育上已经拥有很多副高和正高级教师了。但我们也发现,虽然高级教师增加了不少,但是对教育教学好像也没什么贡献,教育面貌依然如此。

那为什么这么多的高级和正高级教师并没有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呢?近日一位网友说出了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小学教师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实际上是对大学教授的不尊重!如今,即便是大学教师,获得正高级职称也相当的困难,因为需要拥有博士学位以及丰富的科研成果。中小学教师评定正高级别简直是荒谬的事情!

不得不说,这位网友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目前的职称评审确实偏离了职称设置的初衷!

第一:中小学评的正高级教师基本都没什么科研实力,完全不配正高级的称呼。

我们都知道,中小学的正高级职称相当于大学教授。但是在大学里想评个教授太难了。

不但有学历要求,最起码也得是博士,其次还有科研和论文要求,那些论文是要发表在国际承认的期刊上的,并不是花钱就能办到的。再看看中小学评的高级教师,虽然也有要求,但大多数老师并没什么科研实力。

课题可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反正也没人看,没人去质疑;论文可能是花钱发表的,反正很多期刊花钱都可以。至于各种荣誉证书,那就更简单了,凡是能评上正高级的都是领导,荣誉证书对他们来讲太容易了。

看看现在中小学评上的那些正高级教师,很多都没怎么上过课,一点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没有,这不是对知识的侮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中小学老师评正高级职称,助长了弄虚作假,带坏了学术风气。

中小学老师评上高级职称,实际上大家都清楚是怎么评上的,基本都会弄虚作假。

课题是手下人弄的,自己可能从未参与过,但还是主持人;论文可能是花钱买的,反正只要舍得花钱都可以买来。说白了,什么都是假的,但奇怪的是,照样一路顺畅,评上了高级。这不是赤裸裸地败坏学术风气吗?

教育是最不能弄虚作假的,但是在职称问题上,教育上的弄虚作假太多了。这些年,教育风气不正,其实和职称的评审有极大的关系,尤其是各种高级和正高级职称的评审,让广大老师再次寒了心,反正辛辛苦苦的一线教师是无论如何也评不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大量的高级和正高级教师,加重了财政负担。

目前教育上工资最高的就是正高级群体,其次是副高级群体。随着职称评审的改革,教育上的正高级和副高级教师越来越多,确实极大的加重了财政负担。

首先这些教师的待遇和对教育的贡献不成正比。很多甚至完全没有贡献,因为教师职称是终身制,只要评上了不犯大的错误,就不可能降级,这就导致一些老师评上之后开始躺平,甚至连课都不上了。看看各个学校,基本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所以为什么要给他们高工资呢?其次,他们工资过高,对职称低的老师不公平。大多数一线老师辛辛苦苦一辈子可能连一级也评不上,但是一大群不上课的领导却早早 评上了高级和正高级,这让一线老师内心怎么平衡呢?这不是赤裸裸的不公吗?

与其让这些老师享受高待遇,还不如给一线老师加工资,不然对老师们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中小学职称纯粹是为了给教育领域的领导和一些不上课的所谓的专家谋福利的,反正不管再高的职称人家都可以评上。如果允许中小学老师评院士,估计也能评上好多,这就是当下职称的现状。

职称泛滥,是对知识的亵渎,是对职称的侮辱。如果想以此给中小学老师提高待遇,远不如按教龄更公平。自从实行职称之后,一线老师的收入不是更高了,而是更低了,因为很多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干活的老师,一辈子连一级都评不上,怎么提高待遇?相反,很多不上课的老师却早早评上了高级,所以现在的职称就是个笑话,正高级高级教师遍地,更是笑话!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