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2023年度报告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的首届未来影像与数字人文学术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发起并主办,是一个以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实践的第一线观察和资料收集为基础,开展现象分析与整理,进行文献及作品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年鉴力求日积月累、长久而深入,通过稳定而有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最全面而详细的文献库,为今天留存档案,为未来提供史料。

据介绍,年鉴在2023年度共采集到了1778件作品,年度学术活动2118余场,学术文章百余篇,涉及828位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年鉴工作组将会以"地方与讲述"为主题,摘取其中260件作品作为年度观察的对象,最终将会在年度出版物中呈现出100件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其中的部分作品也将进入年鉴相关的展览、工作坊和研讨活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本次年鉴的主题,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执行总监施瀚涛认为是观察、分析和理解当代艺术实践的有效途径。纵观目前收集到的作品,一方面在主题、媒介和手法等方面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与全球范围内的相关领域的实践几乎完全同步;另一方面,又呈现着中国艺术家面对的特定社会现实与个体境遇,传达着独特的美学趣味或媒介偏好。这里的"地方"并非特指场域性创作或社区介入类艺术中涉及的具体地点,而是指艺术家在作品的表征空间中呈现的实在或想象的、现实或理论的、可见或不可见的位置。

当天,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与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研究院在发布活动现场签署了馆校合作协议,正式建立起"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西南地区工作站点,未来双方将围绕年鉴项目展开深入的合作,将陆续开展年度展览、影像研究及收藏计划、视觉档案建立、放映计划、学术出版等系列活动,搭建更为宽广的影像艺术学术研究与资源共享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届未来影像与数字人文学术论坛主题借用了历史学家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旨在表达只有日积月累、长久而深入地层层累积,才能逐步发现,洞见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婷

文:李婷 图:主办方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