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拯救手术台上的儿子,55岁患有脂肪肝的她,7个月每日暴走10公里,磨破四双鞋子,从66公斤瘦到60公斤。

瘦下来后,又将自己的肝割下二分之一移植给儿子,而支撑着她做出这一切的,是一片赤忱的爱子之心。

究竟是什么疾病,让一位母亲要这样拼命?

而如今,13年过去,没了半个肝的陈玉蓉过得还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如果可以一命换一命

武汉的谌家矶堤坝上,一个穿着淡蓝色运动装的中年妇女抬头望了望天色,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然后开始在堤坝上慢跑。

她是陈玉蓉,一个55岁的普通妇女。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她每天都会在堤坝上来回跑上10公里,从不间断。这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什么一个55岁的中年妇女会这样疯狂的“暴走”?只因为她的儿子叶海斌患上了“肝豆状核变性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陈玉蓉和丈夫叶国祥喜结良缘,不久便诞下了儿子叶海斌。一家三口开始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在叶海斌13岁那年,家里出现了变故。

叶海斌刚过13岁的生日,突然开始出现言语不清、行走摇晃的症状。陈玉蓉意识到不对劲,连忙带叶海斌去医院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叶海斌被确诊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症。

这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因为体内铜元素在肝脏内异常沉积导致的,严重的话会引起肝硬化、肝脏功能和神经系统损害,最终危及生命。

以叶海斌的情况来看,必须尽快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否则病情会日益恶化。

但高达30多万元的手术费用,对于这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陈玉蓉和丈夫都不能当场下决定,只能寄希望于保守治疗,希望药物能帮助叶海斌排出体内多余的铜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支付儿子巨额的医药费,陈玉蓉不惜退休后重回岗位,在一家建材厂担任会计。工作虽然繁重,但她从未怠慢过对叶海斌的照料。

然而,病魔并未就此放过这个不幸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一天,叶海斌的房间传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陈玉蓉被惊醒,急忙跑进了叶海斌的房间,只见大片鲜血从他嘴里吐出,满地狼藉。

陈玉蓉脸色惨白的搀扶叶海斌来到医院,医生却再次将手术的建议摆上了台面。

“叶海斌的肝功能已经出现严重衰竭,必须尽快进行异体肝脏移植手术,否则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医生的话语犹如晴天霹雳,让陈玉蓉难以接受。30多万的手术费对他们家来说依然是个天文数字。无奈之下,陈玉蓉再次选择了保守治疗。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叶海斌,陈玉蓉辞去了工作,一心一意地在家中调理儿子的身体。

在她精心的照料下,叶海斌的病情稳定了下来,甚至还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陈玉蓉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2008年的一天,正在外地出差的叶海斌再次突发吐血,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赶往医院的路上,陈玉蓉暗自发誓,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为儿子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医生判断,叶海斌必须尽快找一块合适的捐献肝,否则最多只能再撑一年。

陈玉蓉四下奔波,在几家医院都宣告无果,最终她鼓起勇气做了一个巨大的决定:

“没有合适的肝源,就用我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2月18日,对陈玉蓉来说,这是她这一生中最艰难的一天。

原本,第二天就是她的儿子叶海斌准备接受换肝手术的日子。

作为母亲,陈玉蓉已经做好准备,要将自己肝脏的三分之一移植给患病的儿子。可就在离手术仅有一天的时候,医生却遗憾的告知她,手术无法按计划进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医生为叶海斌设计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叶海斌保留一部分自身肝脏,陈玉荣捐出三分之一肝脏移植给他。这样既可以提供足够的肝功能支持他的生存,又不会过度损伤陈玉荣的健康。

可就是在术前最后一次检查时,医生发现叶海斌患有丙型肝炎。

如果按原计划进行手术,感染肝炎的肝脏残余,就会把病毒传染给陈玉荣捐赠的肝脏。到时她的肝脏不仅白白浪费,儿子也无法痊愈。

陈玉蓉双腿一软,瘫坐在长凳上。儿子此时已奄奄一息,难道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沉吟片刻说:“理论上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全部切除叶海斌本身患病的肝脏,然后您再捐献超过二分之一健康肝脏给他。但是,这对您的肝脏负担太大了。”

“没关系,医生,我能行!”

“只要能救我儿子,我的肝脏都可以给他!”

医生此时还想说什么,但是看着陈玉蓉双目含泪,却异常坚定,他知道这个母亲已经下定决心。

然而,希望刚刚绽放之际,就迎来了当头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陈玉蓉患上了严重的脂肪肝,肝脏功能明显衰退,无法进行大量切除。

要知道,只要肝脏脂肪变性超过5%,就可诊断为脂肪肝。而陈玉蓉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竟高达50%到60%,属于极其严重的程度。

根本不适合当肝脏供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玉蓉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一想到肝脏问题可能会成为救儿子的绊脚石,她害怕极了。

回到家中,她得知这个噩耗的丈夫叶国祥,却遭到了强烈反对:“你不能冒这个险!我来捐!你的肝能匹配我的也行,我来救他!”

陈玉蓉无奈地摇头,她明白丈夫这个决定有多艰难。

叶国祥靠着在油轮上每月两三千块打杂工资,才勉强维持住了这个四口之家的生计。如果他捐肝后需要休息调养,这个家彻底会陷入绝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儿媳妇也扑进来说:“妈,你让我来捐肝吧,我身体好得很!”

陈玉蓉看着年仅二十出头的儿媳,心里十分感动。但她还是坚决地摇头拒绝了,儿媳妇还年轻,将来的日子还长呢,不能给她增加这份风险。

儿媳还想说什么,被陈玉蓉严肃地打断:“这件事就由我来承担吧,你们也别劝我了。”

这一夜,陈玉蓉辗转难眠。她明白,儿子的性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又成了最大的阻碍。

明天,不,从现在起,她就必须全力以赴与脂肪肝殊死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母则刚

为了尽快消除脂肪肝,陈玉蓉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奔波生活。她每天五点不到就起床,匆匆喝下一碗粥,就开始在家门口的堤坝上跑步。

谌家矶堤坝顺着江岸一路延伸,从起点到终点正好五公里。陈玉蓉每天早晚各跑一趟,每天总共10公里。

刚开始几天,陈玉蓉跑完腿脚酸软,气喘吁吁。可是为了儿子,她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一个星期后,她的体力逐渐增强,可以轻松跑完全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跑过第一个五公里,陈玉蓉都会去医院探望叶海斌。

自从患病后,叶海斌消瘦不少,脸色苍白。但他总是对陈玉蓉露出欣慰的笑容,这让陈玉蓉的信心更足。

白天,陈玉蓉一边工作,一边严格控制饮食。为了尽快降低体重,她每顿只吃一小碗没有油水的米饭,配一小盘水煮菜叶。即便肚子咕咕叫,她也只能忍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傍晚时分,陈玉蓉再次来到堤坝,开始今天的第二轮跑步。夜晚的堤坝没有光线,江面上也是一片漆黑。陈玉蓉打开手机手电筒照明,小心翼翼地跑着。

有一次,她在堤坝上跑着跑着,腿突然抽筋,倒在地上坐了许久。她就干坐在原地等到抽筋的症状自行缓解,再跑回家。

还有一次,堤坝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一名中年妇女被一辆电动车撞死。从此,许多人不敢再来堤坝上跑步。可陈玉蓉还是一如既往从这里来往。

因为对她来说什么鬼她都不怕,她只怕失去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复一日,两个月过去,她的体重从68公斤降到了60公斤。

她兴奋地跑去医院做检查,然而结果让她大失所望——脂肪肝虽有所减轻,但远未能达到进行手术的标准。

“别灰心,再坚持一段时间,你一定行的。”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她决心再接再厉,一定要为儿子争取到这次手术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月过去,陈玉蓉的脚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她的几双跑鞋也都被跑坏了。可她的决心从未动摇过。

即便丈夫再三劝她放缓脚步,她也坚定地说:“我不跑下去,怎么救儿子?”

就这样,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里,陈玉蓉总共跑了2110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从武汉跑到杭州。陈玉荣仿佛在用自己的生命力,书写一封给死神的挑战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比死神先到

2009年9月的一个清晨,陈玉蓉难掩心中涌起的喜悦之情。

今天,她要再次去医院检查脂肪肝的情况。

主治医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后,恭喜的告诉她,她的脂肪肝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了,可以进行移植手术了。

七个月的奋战终于换来了胜利的曙光,得到这个最好的消息,陈玉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立刻赶到儿子的病房,与他分享这个喜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武汉同济医院病床上,55岁的陈玉蓉默默地等待着,墙上的时钟一分一秒地向前走着。

她知道,这场意义非同寻常的手术即将到来。

这场手术,她等了1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点40分,推着陈玉蓉的病床在长长的走廊上移动,她注视着越来越近的手术室大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进去的一刻,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儿子,她已做好赴汤蹈火的准备。

8点15分,主刀医生宣布手术正式开始。陈玉蓉被注射全身麻醉,很快陷入了沉睡。医生小心翼翼地切除陈玉蓉胸部的一部分,确保切口轮廓划一。手术过程十分复杂,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大血栓。

好在医生的经验老道,配合默契。12点45分,主刀医生将陈玉蓉肝脏的一半成功切除。

捐献了肝脏的陈玉蓉,被送进ICU继续接受治疗。

没人知道,在短暂的睡眠后,她会不会就此离开人世。但她并不后悔。为了救儿子,她甘之如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力般的,叶海斌随后也被推进了手术室。

22时许,陈玉蓉献出的肝脏终于成功移植到叶海斌体内。长达13个小时的手术,在主刀医生轻轻的一声长叹中落下帷幕。

陈玉蓉紧绷了18年的心,也终于落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爱是奇迹

2009年,“暴走妈妈”陈玉蓉的感人事迹被广泛报道,她割下自己60%的肝癌成功救活患有肝癌的儿子叶海斌,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同年,还闹出了一起暴走妈妈“整容”事件,虽说最后查明后,是电视台和医疗机构的桥段设计,但是带给陈玉蓉的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

自那时起,陈玉蓉退出了公众视野,回归到幕后过着简单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67岁的陈玉蓉在家里种菜养花,“暴走”的习惯虽然还在保持,但是已经没有以前那样拼命了,退休后她和家人也过上了正常温馨的日子。

这些年来,儿子除了需要长期治疗的丙肝,和一次肾结石发作,都没有出现过特别大的问题,特别是移植的肝脏一直很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儿子身体一天天好起来,陈玉蓉心情也舒畅了许多,目前她的体重也回归了原来的65斤。将时间和心思都放在照顾儿子和小孙女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风雨,母子同样珍惜彼此。

人生就像一场难逃的风暴,也像一场出人意料的问答。陈玉蓉用她的母爱闯过风雨,用她坚定的毅力回答。无论外在言语如何争吵,她始终没有放弃做人的本心。

未来,陈玉蓉说她最大的心愿面对的是身体健康,好好照顾家人。我们也衷心祝福她,远离是非,普普通通地活着,度过简单而温馨的余生。

愿一切母亲都能被理解,被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