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弑君为何不下毒?溥仪: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怎么吃毒药?

前言

古代弑君为何非要行刺,而不选用下毒?难道下毒比刺杀还要难吗?皇帝这个位置人人都羡慕,但也是最高危的职业。

都说谁一点做了恶事,那就人人得而诛之。但是皇帝不一样,就算是他勤政爱民,殚精竭虑,还是有人想杀他,毕竟皇帝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坐呢。

因此皇帝每天不仅要处理国事,还得提防着有没有刺客。历史上刺杀皇帝的案件并不少,比如说荆轲刺秦王,他失败了以后,高渐离接替他的位置,继续刺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说历史第一屠龙圣手宇文护,连续杀掉三位皇帝,成功完成消消乐。还有明朝嘉靖年间的一桩悬案,16名宫女拿着麻绳,企图勒死嘉靖帝。

这些刺杀要不就是用冷兵器,要不就拿麻绳,这一看就很容易暴露,既然这么麻烦,危险系数还高,为什么他们不采用下毒呢?毕竟吃两口饭的事就结束了,还不容易被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的用餐流程

其实下毒这件事看似简单,实则是最不容易办到的,如果我们了解了古代皇帝用餐的流程,就会发现还是冷兵器最好用。

古代皇权制度之下,一切都以天子为主,吃穿住用行都是如此。皇帝吃的东西,可以不是一般的家常菜,原材料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来用的,都得要精挑细选才能被做成皇帝吃的饭菜。

给皇帝做饭的厨子,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他们就相当于国家队的选手一样。这些御厨做菜,都得保证色香味俱全,当然也要保证菜品的安全,毕竟皇帝出了事,第一个先找厨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御厨们在做饭的时候,也不是可以随意发挥的,每个御厨都会安排好几个人盯着,专门负责在旁边记录。你做的什么菜,放了什么调料,都记得一清二楚,就算是想下毒也找不到机会。

菜出锅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用盖子盖起来,直到端到皇帝的饭桌上才会打开,这样一样就没有机会在中间下毒。

而且皇帝每次吃饭,都会上不下一百道菜,就算是找到机会下毒了,那么多菜也下不过来,挑其中一道菜下毒,也不见得皇帝就会吃到,实在是不划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菜上齐以后,也不是立刻就给皇帝吃的,中间又要经过一项繁琐的试毒步骤。当然这种试毒并不是拿着银针戳两下就行了,毕竟银针并不能试毒,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当然古代制毒方法并不发达,很多毒品没有提炼到位,最常用的就是砒霜,这种种毒是可以用银针试出来的,但是也不费这种力气,皇帝们吃饭直接使用银碗、银筷,一有毒立马就知道。

古代皇帝还有专门的试菜太监。在皇帝吃饭之前,试菜太监会帮皇帝,将每道菜都尝一遍,主要是品尝菜的味道好不好吃,食材新不新鲜,菜里有没有下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监们吃完菜以后,还要在等半个时辰,确保完全没问题以后,皇帝才能安心的吃饭。经过重重检验,等到菜到皇帝嘴里的时候,就差不多全凉了,所以皇帝几乎没有吃到过热乎饭。

溥仪就曾在自传中说:御膳房的菜上桌时都冷了一大半,根本不能靠这些饭充饥。

这样看的话,当皇帝也没有多好,连吃饭都不能随心所欲,这要是碰到胃口大,爱吃的,等着饭的过程中可能就热死了。碰到胃不好的皇帝,还容易吃出点病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就算是如此严防死守,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如果不小心还是被人钻了空子,那该怎么办呢?这个清朝皇帝就有发言权了。

清朝有一项规矩,叫做“食不过三”,也就是说:皇帝不能夹同一道菜超过三次,三次之后就会被撤下去,未来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这道菜。

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探查到皇帝的喜好,不然拿着皇帝的喜好邀功或者是下毒,都是不行的。这也就是在中国,地大物博,食材丰富,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撤下去一道还能换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换成国外的话,哪有换新菜的可能性呢?施行这个制度两天,可能就要没菜上了。

除此之外,清朝皇帝吃饭的地点并不固定,今天在这里吃,明天就会在其他地方吃,所以想要下毒的话,也可能摸不准地方。因此下毒的成本这么高,一般不建议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毒死的皇帝

虽然经过了这么多道工序,可是千防万防,放不过身边人。毕竟历史上还真有被毒死的皇帝。

唐中宗李显就是被韦皇后毒杀的。因为想要做女皇,效仿武则天,所以她偷偷下毒,杀死自己的丈夫,只不过她的愿望泡汤了。

李显死后,李隆基就带兵赶到宫中,杀死了韦皇后,并扶持自己的父亲登上了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质帝同样也是被毒死的,他登基的时候才8岁。因为年幼,所有由太后梁妠临朝摄政,这就很容易导致外戚专权。

太后的兄长粱冀陷害忠良,专权暴滥,还经常拿一些鬼神邪祟之事,误导梁太后。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朝臣的抵制,很多士族官僚都上书弹劾他。

奈何粱冀是太后的哥哥,皇帝的舅舅,不把所有人放眼里,这些朝臣也都受到了他的打压。汉质帝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对于粱冀的嚣张,汉质帝十分看不惯,当着群臣的面就说粱冀跋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粱冀非常的生气,经过此事他也看明白,汉质帝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有自己的主意,如今他尚且年幼,就敢当众指责自己,要是等到他长大了,岂不是更难支配了,所以他决定杀死汉质帝,扶持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上位。

粱冀让安插在汉质帝身边地亲信,将毒药放到汉质帝的煮饼之中。汉质帝吃了饼以后,感觉胸闷气短,腹痛难忍。立马就把太尉李固叫进了宫。

李太尉问他为何腹痛,汉质帝说自己刚刚吃了煮饼,突然就这样了,要是喝点水没准就好了。粱冀却在旁边说,不能喝水,没准会呕吐呢。过了没一会儿,汉质帝就中毒身亡,年仅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所以说皇帝们防来防去都是防外人,真正容易要你命的,反而是身边人。但是谨慎一点总不是错,不然毒死的皇帝可就数都数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