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一个人有没有能耐?不要去看其得意的时候,要看他失意时的表现。

这是曾国藩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简单、实用。

下面,我们结合《曾国藩心学实战》中的内容,详细讲解: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曾国藩因父亲去世,他借回家守孝的机会,乘机试探自己在咸丰皇帝心中的地位,结局让曾国藩很失望,咸丰皇帝对他这个出生入死的湘军统帅,根本不在意。

在曾国藩上奏的《沥陈办事艰难仍恳终制折》奏折上,咸丰皇帝批示了这样一段话:

江西军务渐有起色,即楚南(湖南)亦就肃清,汝可暂守礼庐。

这段话很简短,但可以看出,咸丰皇帝对曾国藩已经到了极端讨厌的地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我们也提到,曾国藩为了试探咸丰皇帝,多次向他要官要权,咸丰皇帝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对曾国藩很不满意。加上此时江南、江北大营不断取得胜利,让咸丰皇帝看到,即使不依靠曾国藩,也能消灭太平军,因此,对他就显得十分冷淡了。

咸丰皇帝同意曾国藩在家守孝三年,就意味着他的兵权也被剥夺了。

前面我们也提到,曾国藩受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影响,一心想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被剥夺兵权后,他已失去立功的机会了。

一个人有没有能耐,就要看他失意时的表现。曾国藩能成为一代名臣,自然有其特殊之处。失意后的曾国藩,他是如何面对的呢?

从曾国藩的表现方式来看,一个人有没有能耐,只需要在他失意的时候,从以下这3方面的表现来判断即可。

下面,我们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