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舰海顺利成功,令人兴奋激动。但是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审慎准备。中国只能说近海制海权有望,但是远洋海权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没有核动力的航母,没有远洋补给能力,有航空母舰也无法形成远洋海军。

中国航母在西太平洋一带开展行动的最大问题是战斗力持续的问题。

一天能出动120架到160架飞机,这个出勤率是美国航空母舰海上运作的基本指标。事实上,美国航空母舰4到5天就至少需要一次燃油补给,这不是补给航空母舰的,因为美国航母都是核动力,燃油主要是补给舰载飞机的,一艘航母舰载机数量可以达到上百艘,航母一出海,飞机就要不停起降,不大量补充燃油是不可能的。这还没有说到航母编队中其它常规动力的舰艇、像驱逐舰、护卫舰和常规动力潜艇,以及驱护舰艇上的舰载直升飞机也需要大量燃油的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燃油,还有生活物资,包括食物、饮用水等等,都要补充。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出海一般一个礼拜左右就要补充生活杂货。有个段子说,美国尼米兹航母一天要消耗一万八千个鸡蛋,这个真就不是很多非洲小国支撑的起的。

中国目前的三航母都是常规动力,像福建舰是电磁弹射型航母,它对能源的消耗远比山东号和辽宁舰要大得多。有说法讲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是有两艘核动力航母的,但是那也解决不了舰载机和护航编队的燃油消耗,更不用说生活物资的大量供应仍然是必须的。

其次,单单依靠海上补给船肯定是不够的,走出远洋也必须有海外基地。这是为什么?

海上补给船可以造的很好、很大、很管用,但是在战时它就充满了危险。敌军在战时可以专门打击海上补给船,而补给船既不能隐形,也不具备防御作战能力。补给船始终跟着航母编队行动也是不可能的,它总要回去补充物资再来。一旦补给船在远洋被敌军打掉了,航母舰队调头回家都来不及。可以想象一下,真的发生大国战争,补给船开出第一岛链的时候,面临的是有可能是敌军飞机、战舰、潜艇、导弹的“夹道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海军航母编队在近海范围活动绝对有战时优势,因为有大量陆基东风导弹作掩护,但是进到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的海域就有补给断绝的风险出现。

目前中国海军有海外补给基地,像吉布提,此外还有媒体推测的,未来可能出现好几个新基地。但是,假设即使中国海军在巴基斯坦和柬埔寨设立海军补给站,那么加上吉布提,由这三个点构成一条海上战略线,也只不过勉强可以维持特定有限范围的远洋作战,比如在西北印度洋一带和南海一带,如果到马六甲一带开展行动,条件还是有点显单薄了。

因此,虽有航母,远洋基地不可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