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追凶挑战悬念——《尘封十三载》

今天聊聊大陆剧《尘封十三载》。

片名Thirteen Years of Dust (2023),别名黯夜之光 / 黯夜明探。

《尘封十三载》改编自娄霄鹏的小说《黯夜之光》。

1997年凶案频发,刑警卫峥嵘带领徒弟陆行知,一同缉凶,但最终没有能够抓到真凶。备受打击的卫峥嵘选择离开刑侦一线。

2010年新的案件接连出现,此时陆行知已经成长为刑侦队长,带着新团队决心破案。这些新案件与十三年前的旧案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于是,师徒二人再次走到了一起追缉真凶

对于刑侦剧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牢牢牵引观众的视线,让紧随剧情紧跟凶手。大多数悬疑剧都善于运用手法,将凶手的身份深藏起来,直至剧终才揭开真相。

然而,也有如《异教峰》一类的刑侦剧,它们突破常规,转变剧集侧重点,一反常态地将凶手置于开场。

对于那些选择保持悬念至最后的刑侦剧而言,如何在长达数十集的篇幅中,持续维持观众的好奇心与紧张感,便成为了一道难题,同时也是通往成功的潜在钥匙。

这部长达24集的刑侦剧成功将挑战转化为亮点,将凶手的身份、动机和背后的秘密隐藏于各个细节之中,直至最后两集,悬念才被一一揭晓。

导演运用了主叙事、穿插叙事和倒叙等多种手法,将1997年和2010年这两条时间线平行展开,相互交织,却又不显凌乱。

这部剧充满了出人意料的惊喜、惊心动魄的变态行为、令人颤栗的扭曲心理和深入骨髓的恐怖氛围。黑暗之下又流淌着复杂的同理心,尤其是在揭开连环杀手真面目的那一刻,足以令观众唏嘘。在跨越13年的连环案中,剧作一点一点描绘了人性变化,表现了犯罪如何滋生蔓延。

十三年前是一个法医技术尚未成熟、尚处萌芽的时代。因此,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案件,刑警们不得不依赖传统的侦查手段,将嫌疑人的范围逐渐缩小至那些具备动机、手段和机会的人。

在此过程中,所有的证据与线索都以一种公平、透明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任何隐瞒与保留。

从开篇,观众们便手握充足的线索,足以在任一时刻围绕至少两名嫌疑人建立起一个看似合理的案件框架。最终解决方案或许并未给人带来太多的意外之感,毕竟凶手隐藏得颇为巧妙,却也绝非无迹可寻。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充满黑暗与阴郁的故事,自始至终都维持着一种令人不安与威胁的紧张氛围,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黑暗。

若真要挑剔的话,剧中某些犯罪现场略显矫揉造作,对于《人间乐园》的解释及其深层意义虽不算差劲,却也算不上出彩。

陈建斌和陈晓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主演。他们各自所散发魅力,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体现了时间的流转。

十三年,对于人生而言,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变化的旅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陈建斌与陈晓成功地塑造了角色的成长与衰老,表现出彼此间的深刻影响,仿佛他们已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不仅在外观上精准地还原了角色的变化,更在内心深处捕捉到了角色的成长与蜕变。

除了两位主角之外,其他角色都被赋予了生动的个性,通过复杂情感纠葛变得鲜活。在众多支线故事中,最打动我的莫过于“刀哥”郭胜利的故事,他的人生经历、情感纠葛以及最终的命运,都让人唏嘘。

不过该剧的节奏拖沓也是真的拖沓。

这种拖沓似乎并非剧情本身所需,而是受到某种外在因素的制约。国产剧的制作模式不同于欧美剧,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对于集数的处理。国产剧往往无需过分担忧后续工作的压力,因此增加集数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策略。

这种“集数灌水”的做法能够增加视频网站的收益,结果则是牺牲了剧情的紧凑性和观众的观剧体验。

仔细审视该剧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波折与辗转并不算多。连环杀手、挑衅警察、留下专属标记、家庭创伤等元素,都是欧美犯罪剧的经典桥段,但在这里也只是进行了常见处理。

如果换一种方式拍摄,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对剧情进行精简提炼,去除冗余的情节和角色,将故事浓缩在8集的篇幅内,打造成一部限定剧。

时空交织挑战悬念,

节奏冗长不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