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者近期精品力作五十余幅,作品形式主要以楹联为主,佐以巨幅丈屏映辉。旁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诸体,风格各异,面貌新颖。作品内容高雅文气、哲美清婉。楷书端肃庄严、法度弥漫;行书典雅温润、雄厚酣畅;隶书含蓄古朴、恣肆坚凝;草书持苍静逸、跌宕有致。整体体现了作者“持古、入古、复古”的创作理念。充分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艺术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展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节能减排理念。没有浪费在繁琐的开幕式上,没有大量的灯光、音响等设备耗能。展览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和珍惜。从展览策划到执行,都以简约、节约的方式进行,让艺术与环保在这里完美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评价▼

篆隶线质入晋韵 明清形制载楷则

——逄春伟书法之我见

文/王书峰

观其书法,尤对其人,厚重不失风趣,灵动犹存高雅。尚魏晋风度是其根本,明清形制只是其表。其实,有些书家也以魏晋朴厚为取法之圭臬,但是逄春伟更胜一筹的就是线质与字趣。从其早年的小楷到近年的大楷,早年的小楷便独具风采,其关键处,便是线质。其线质不仅魏晋之古朴,更有汉代之气象,如把其小楷作品放大,便可窥其厚朴中有气度。

逄春伟小楷或大楷还有篆籀之气,线质厚重而内涵丰富,见钟繇、颜真卿、刘墉线质,便自然会联想到逄春伟作品。逄春伟对字形极为敏感,可以肯定的是,假若整幅作品有一字不合道,无趣味,他定会认为作品是失败的。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人晋,唐门室也。《兰亭》非不正,其纵岩用笔处,无迹可寻,若形模相公,转去转远。”这也是从逄春伟第六届兰亭奖与十二届国展中感知其章法、字趣的奇崛与古拙。

不少人看逄春伟书法,一眼望去便把其作品归到明清调,其实众书家没有再认真推敲,其书风的厚重与拙朴,渊源于钟繇、羲献,其实在魏晋之前的汉隶颇有简约厚拙之气,钟繇楷书带有浓重的隶意且不失古拙,逄春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当今书坛,书写小楷者众,大多数走在羲献后,或取法赵孟頫妍美一路,灵巧多姿而古法尽失;或取法文征明形制之法,形式至上而了无生机。的确,能想在钟繇之前者甚少,这也是小楷作品在当下的不能高远的重要原因。逄春伟在第六届兰亭奖和十二届国展之前不少作品都是小楷书法,古雅有趣,厚重拙朴。其实,小楷作品与大楷作品一个道理,注重字体的厚重与拙朴,趣味与动感。而在章法上,逄春伟又巧妙的借鉴了明清形制,这也是不少人认为其形制带有明清调而定格其位置的原因。

逄春伟认为内容与形式之间应是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又因形式而更为深刻。逄春伟写小楷、大楷之余,行草篆隶也很独到且功力深厚,因小楷得名,取法汉魏,故行草也介于汉魏与魏晋之间,对于一些追风者来说,引领书法的永远不是形制,而是逄春伟书法内在的线质与字趣。真正的思想者就是能抓住问题关键的执牛耳者,取法乎上,然后古意盎然。

(王书峰,博士,西南民族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2018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

2020年1月2日于千竹书院

部分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尺寸:2320cm*48cm*12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尺寸:2320cm*48cm*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