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未来文学家·毛泽东文学院青少年文学素养大讲堂第六讲“了不起的非遗,了不起的传承”《中国非遗》(第二辑)新书品读会在毛泽东文学院热闹开讲。湖南省作协主席、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吴双英,儿童文学作家周静,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非遗》系列译者余承法等嘉宾来到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活动汇聚了众多热爱文学的孩子们,吴双英、《中国非遗·小凤凰的霹雳古琴》作者康沁芯作为主讲嘉宾,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阅读分享,带领读者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国非遗的魅力。活动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经理、总编辑胡隽宓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伊始,由山丹丹古筝艺术的师生们带来的古筝合奏《春江花月夜》如一股清新的古典之风,引领众人踏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古典世界。古筝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与《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诗意景致交相辉映,为整场《中国非遗》品读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致敬与传承。

紧接着,谭皓洋、果果、王依凡3位小朋友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大家带来了绘本《中国非遗·端午节的味道》《中国非遗·一片叶子的旅程》童声朗诵,他们生动讲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一片茶叶背后的深厚故事,引领在场的观众们沉浸于一个绚丽多彩、充满魅力的非遗世界之中。

活动现场,吴双英以“生生不息的中国非遗”为主题,系统介绍了非遗的起源、分类与特点,在谈到非遗的保护时,吴双英特别强调:“保护非遗,不仅是为了保留和承续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更是为了推动艺术、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发展。” 她以《一片茶叶的旅程》为例,说明了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与非遗文化紧密相连。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种植、采摘、制作、品饮等各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传承。她期望通过图书的出版与推广,唤起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与珍视,让人们在品味茶韵的同时,亦能领略到非遗文化的深厚魅力。

康沁芯巧以“生活处处是非遗”为主题,巧妙地将非遗文化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带领他们在品味美食、欣赏美景、放飞想象的过程中,发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她与孩子们分享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非遗,指导孩子们如何像作家一样将观察的事物写成作品,并告诉孩子们“非遗,应该是一种生命状态。传承,不在于我们今天怎么猎奇,而在于怎么从手工、声音、节日、习俗里找到一种有品位、有积淀、有文化的生活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由两位作者的精彩讲述,孩子们对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独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深切感受到,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之情。现场的互动环节更是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表达了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我知道包粽子可以放红枣、豆沙,蛋黄还有腊肉。”

“我的爸爸还喜欢喝红茶、黑茶,我还知道菊花茶。”

“二胡、笛子、古筝、琵琶这些也都是中国的传统乐器。”

“黎族织锦除了做衣服、背包,还可以制作成挂画、挂毯等装饰品。”

“活字印刷术最早是由中国的毕昇发明的。”

活动在作家签名和合影留念的温馨气氛中圆满结束。参会的读者们表示,此次新书品读会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更让他们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非凡吸引力,以及传承者们坚定不移的守护与无私的奉献。同时,这次活动也点燃了孩子们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忱。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摄影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