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花园小区,位于东城区东直门街道的工人体育馆旁,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第一批外销公寓,小区共有9栋楼,住有400多户居民。

据居民们回忆,小区在建成之初,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然而,历经近30年,曾经引以为傲的小区配套设施如今却显得力不从心,就连最基本的用电安全都存在隐患,已经损坏的电力设备也迟迟得不到维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前一步》节目搭建沟通平台,邀请政府部门、新老物业、业委会与居民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探寻业主与物业间的纷争积怨,解决迫在眉睫的电力改造。聚龙花园小区用电设备的维修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小区居民的用电安全隐患又能否得到解决?

巨额的改造费用,谁来承担?

据了解,聚龙花园6号楼配电室原有4台变电设备,但其中2台已无法运行,仅余的2台设备在24小时高负荷下支撑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而节目现场,业委会主任李先生讲述了聚龙花园的用电性质——原来,聚龙花园小区为“高压自管户”,即小区的配电设备由业主自行管理,电力公司不承担其维护管理责任。

要想解决小区用电问题,目前有两套方案:

方案一:全面更新设备和线路,将电力设备移交供电公司,费用高达3036.89万元;

方案二:更换部分损坏的设备和线路,降低电价为居民电价水平,费用为402.0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认为,改造费用应由原开发商承担。但街道工作人员却指出开发商已注销,追责困难。面对这一困境,居民如何确保用电安全,并妥善解决费用问题?

权属问题,谁来负责?

“权属问题”决定了“谁来负责”, 因此现场的讨论聚焦在了一个核心议题上——变压器的权属。

居民们坚持认为,既然老物业已接手原开发商城信集团的剩余资产,那么小区变压器的维修责任也应落在老物业负责人刘先生的肩上;但刘先生表示,其与原开发商的购买合同中并未提及变压器的权属问题,因此无法证明变压器归其所有。更为棘手的是,居民与原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契约》中也未对变压器的权属做出明确规定。而开发商已注销,沟通再次陷入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在2023年聚龙花园进行了新老物业的交接,老物业负责人刘先生坚持认为自己已经将高压自管户的户头移交给了业委会,但业委会却表示自己只接收了电费代收代缴的责任,并不承担管理责任。一边认为自己“交了”,另一边却认为自己“没接”,双方各执一词,责任归属如同“击鼓传花”,难以确定。正当此事陷入僵局之际,居民们拿出示了一份新证据,能为这场纷争带来转机?

已缴纳过的维修基金,何去何从?

早在1999年业主购买房屋时,曾给作为涉外公寓前期物业的老物业公司缴纳过一笔设备维修基金,若全额缴纳总额高达330万美元,按照当年的汇率价值约为3000万元人民币。

当年老物业公司与业主约定,该基金只能用于小区公共设施设备的大修和更新。但2011年才购买了老物业公司的刘先生表示,自己对于这笔设备维修基金的去向并不清楚,该维修基金是否与如今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为同一笔钱也无从得知。

随着各方沟通的逐步深入,关于这次电力事故的症结似乎即将浮出水面。究竟是怎样的对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豁然开朗,对事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呢?这一切,都将在接下来的沟通中得到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长达五个小时的深入沟通,关于聚龙花园小区电力问题的解决方案终于初见曙光。尽管仍有难点让小区部分业主表示抵触,但改电问题迫在眉睫,追责流程漫长无期,唯有依靠小区业主共同承担责任,积极自救,才能有效解决安全问题。

针对现场讨论出的解决方案,居民与物业能否化干戈为玉帛?小区的电力改造否能够迎接电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新时代,书写聚龙花园用电安全的新篇章?敬请关注今日20:18北京卫视《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