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6月16日电(记者 闫东洁)2024年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也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通过30周年。为充分展示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6月15日,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办,中国林学会和北京林业大学承办,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普中国、光明网支持协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唐芳林副局长、中国林学会文世峰秘书长、中国科技馆郭哲馆长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并在启动仪式上与少年儿童代表共同浇灌"荒漠绿洲",寓意携手青少年共同为荒漠化防治贡献力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走近荒漠"中科馆大讲堂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卢琦院长作《中国的荒漠和绿色万里长城》讲座,带领观众了解荒漠的基本特点,以及我国为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所采取的措施;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刘芸芸研究员为公众介绍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的科学应对方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林业英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郭万刚场长讲述了一代代治沙人将漫漫黄沙变成"绿色银行"的感人治沙故事。

在展厅中开展了"荒而不芜的荒漠"、"沙尘暴伸冤记"等荒漠化防治自然教育科普活动,青少年在有趣的动手活动中,认识各类荒漠种子、客观认识沙尘暴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沙尘暴的优劣势,引导青少年认识荒漠化防治,发现荒漠的真善美,持续关注并参与荒漠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本次活动形式丰富,为广大公众带来一场生动的"走近荒漠"的科普之旅。今后,中国科技馆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按照"四个面向"的工作方向,跨界协同,普惠创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普实践场景,面向社会公众,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家精神,涵养促进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为助力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多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