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宁侃侃

在一个全世界都瞄准的未来赛道——低空经济,广州瞄准了全球第一!

空中飞行的科幻场景,也许很快要变成现实了。

目前,法国巴黎、纽约曼哈顿、英国都在探索“空中出租车”的模式,想抢“头啖汤”。

不甘人后的广州,也喊出“我要当第一”的梦想,并且实打实地抢占了先机,在通往全球“空中汽车第一城”的路上,蒙眼狂奔。

一旦成功,将有可能改写中国产业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工业闻名的广州,立下了两个很新的Flag。前不久印发的“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广州明确提出:

要向全球销售“广州造”的首台飞行汽车;

要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了解低空经济的行家,看到这两个目标,恐怕都要竖着大拇哥,喊一声牛X!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两件事的难度,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所谓“飞行汽车”,是低空飞行器的一种,类别上属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比起无人机,eVTOL的特点是可以载人。

比起直升机,eVTOL则更加便捷,更加环保,也更加经济。未来如果能规模化运营,其价格将在每公里2-3元,几乎和出租车持平。

在广州之前,提出要做“空中汽车第一城”的城市,是巴黎。但它,已经宣告阶段性失败。

2021年的时候,巴黎就提出,要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实现“空中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成为全球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这事委托给了德国的Volocopter公司、巴黎机场建设集团,结果到现在,奥运会已经近在眼前,“空中出租车”还是八字没有一撇。

这是因为,所有eVTOL上天之前,都要经过各自国家航天局的适航认证。这个难度,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比如,Volocopter公司研发的eVTOL,2021年就已经在韩国完成首次载人试飞了,只不过当时因为没有取得适航认证,所以试飞距离只有3公里,飞行高度50米,历时只有5分钟。其信心满满地表示,一定能在奥运会前办齐所有手续。

Volocopter研发的eVTOL试飞 图源: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olocopter研发的eVTOL试飞 图源:环球网

然而,直到现在,Volocopter依旧没能突破欧洲航天局的审批。

这一关到底有多难呢?

别的标准暂且不提,就说“平均每小时飞行失效概率”这一项,其能允许的标准,几乎和C919国产大飞机相当。

这也就意味着,一架eVTOL要想成功“毕业”,需要经过大量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试验,这个时间一般是3-5年。

拿不到所有的适航认证,eVTOL就无法量产,无法出售,更无法运营。

现在只留下尴尬的巴黎,在风中凌乱……

然而,就是这件最难的事,广州已经妥妥地“搞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中国所有的eVTOL企业中,广州的企业亿航智能已经率先拿下了所有的许可证:

可以量产,可以商业运营。

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认证,难度并不比欧洲航天局低。根据民航局规定,eVTOL所属的航空器类目合法投入使用所需的取证包括三类,即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运行许可证(AC)。其中,TC通常被比喻为飞行器的“准生证”,是最难的第一步。

目前,亿航智能已经三证在手,遥遥领先。这给广州领跑“空中经济”,开了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范围内,迈过了这道坎的企业,也就只有两家——除了中国的亿航,还有一个荷兰的PAL-V。

甚至就连美国大力扶持的eVTOL公司Joby,面对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设置的五道关卡,现在也只闯到了第三关,而这已经是全美最快的速度了。

对比之下,广州在eVTOL领域确实已经走在了前面。

那么,有朋友可能会问了,既然广州亿航已经拿下了所有的适航认证,那直接把eVTOL摆上货架,再搞几条航线开始运营,不是轻轻松松就将“全球第一”这个名号揽入怀中了吗?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讲真,如果亿航这样的公司出现在法国,那几个月后,“空中出租车”也许真的就要横空出世了。但在广州,还不行。

因为以eVTOL为载体的“空中出租车”,并不只是一个“政绩工程”,而是要考虑到,整个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全面布局。

甚至可以说,航天器制造,在整个低空经济产业链上,只是最基础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围绕低空航天器的配套基建,才是重头戏。

举个例子,美国在“飞行汽车”的研发制造上,相比中国并没有明显优势。但是在通用航空的基建配套上,却实实在在甩了我们好几条街。

美国的通用航空器数量近30万架,各类通航机场1.9万个。

其中超过80%的通用航空器是用于消费类用途,比如公务飞行、私人飞行、航空运动与娱乐飞行等。

其通用航空的产业结构,是典型的334结构:

航空器的制造产值贡献只占到30%,而通用航空服务和运营的产值贡献,分别占到30%和40%。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在册的通用航空器,只有3300多架,大部分还是用于工农林业作业飞行及飞行培训。我们的通航机场数量,更是只有452个,连美国的零头都够不上。

要想让“飞行汽车”真正市场化、常态化,除了通用机场,更加需要完善的,是配套设施保障。

比如交通管制设施,安全保卫设施,目视助航设施,网络设施、监管设施、能源设施等等。

以上种种,绝对是比把汽车送上天和建机场,还要庞杂好几倍的工作。

就单说网络设施这一项吧,早几年大家还觉得高精尖的5G技术,面对未来的低空经济都开始有心无力了,而是需要更进一步的5G-A网络技术支撑。

其速度将比5G提升10倍、时延降低10倍、连接密度提升10倍,定位精度也从亚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同时,更加快速的网络传输,还需要更加强大的算力作为支撑……

对于立志发展低空经济的城市而言,需要面临的,是一次全方位的基础配套设施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广州已经做好准备,全力以赴,抢占这块新鲜的“蛋糕”。

在《低空经济发展方案》中,将“飞行汽车”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营写成目标的城市,全国独此一家。

而且,广州还据此给出了一系列可以落地的方案。

比如建设地面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低空通航机场、枢纽型垂直起降场、数百个社区网格起降点,以及广州第一个跑道型通用机场等。

还有建设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以及低空飞行服务站。

这些基础配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打飞的”这件事变成现实。

在北京、上海、深圳的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中,虽然eVTOL也占据着不小的比重,但主要都集中在产业链和金融端的支持。

相比之下,其他城市更重视无人机的应用。因为无人机投入应用的时间更短,目前的市场更大,技术也更加成熟。

而广州选择了一个难度更高、布局长远的做法。面对低空经济这个全新的万亿赛道,广州最先瞄准的突破点,就是“飞行汽车”。

广州的亿航智能,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亿航184。

当时,《大众机械》还特地将亿航184作为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亿航的CEO胡华智,已经开着自家产的eVTOL在公司“遛弯”了。

亿航智能CEO胡华智乘坐亿航eVTOL 图源:金羊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亿航智能CEO胡华智乘坐亿航eVTOL 图源:金羊网

那个时候,就连荷兰王子、迪拜王储、奥地利交通部长等国外政要,都成为广州制造eVTOL的座上宾。

可是直到2019年亿航上市,eVTOL这个产业在国内都没有掀起什么波澜,甚至少有人知。

如今,低空经济的热潮开始席卷全国,最早押注的广州,也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行汽车”,距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今年以来,亿航的eVTOL已经相继开始在广州九龙湖、合肥骆岗中央公园、深圳大梅沙进行商业载人飞行演示。这只是其商业化运营的第一步。

短期来看,eVTOL参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还是以旅游体验项目为主,比如旅游观光,酒店定点接送等短距离飞行。

而eVTOL真正融入城市交通,目前业内预测将在2040年之后。

届时,虽然“空中出租车”还是很难,但是点对点固定通勤路线的“空中公交车”,将有望实现。

1992年,在给时任国家副总理邹家华的致信中,钱学森曾提出,要跳过柴油汽油,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

钱学森信件 图源:中国交通广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信件 图源:中国交通广播

现在看来,这种前瞻性让人惊叹。

如今的“飞行汽车”,正如当年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孕育着城市的产业梦想与腾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