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开门红,宝子太厉害了!”

“恭喜宝

这张稀有卡

可不是谁都能开出来的”

如今,继盲盒、刮刮乐后

被称为“抽抽乐”的直播间

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直播间拆卡

就是观众在主播直播间购买卡包

主播直播拆卡

并会按照卡片稀有等级

放在置物架上

一张桌子,一把剪刀,一套卡包

主播都不用露脸

只需要拆卡就能吸引上万粉丝观看

直播拆卡为何如此受年轻人追捧

甚至“一掷千金”?

拆卡直播间玩法易成瘾

暗藏大隐患

网友小刘曾在直播间看到“瘾”很大的粉丝为了得到一张小卡多次下单。“我看了半个小时,他抽了半个小时,一次几十。”小刘感慨,“很夸张,抽小卡很容易上瘾,变得很疯狂。”

在直播间热火朝天拆包抽卡的背后,许多人有疑问,此类直播间是否暗含赌博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律师朱骏超说,随机玩法若同时具备“付费投入—玩法具有以小博大的不确定性—产出可变现”的闭环,便会存在涉赌风险

基于此,平台对“直播间拆卡玩法”做专项升级治理。针对拆卡过程中出现的“加菜”“实物奖励”等行为,平台将视其为以小博大的涉赌行为,对违规店铺及达人进行清退、扣除保证金、冻结货款、扣除所有违规所得等处罚。

整治公告发布后,拆卡直播间涉赌博情况有所整改,但伴随着拆卡在未成年人中的流行,拆卡直播间玩法的易成瘾性暗藏很大隐患。在短视频平台,拆卡主播通常会将“欧气”满满拆卡直播片段剪辑成短视频吸引用户观看直播。

拆卡直播间为何如此让人上瘾?曾痴迷拆卡直播的小李在某视频平台发布视频解密拆卡直播间的套路:一些不正规的、未获得正版授权的拆卡直播间会有各种办法,比如在镜头外搞小动作或是提前抽取卡包中小卡控制抽中卡的等级,操控下单人的心理,一般是先给个小甜头再继续诱导下单,如此循环。此时巨大的沉没成本会让下单用户逐渐上头并且成瘾,成年人都很难控制,更别提未成年人了。

挡不住的未成年人参与

如何有效监管?

拆卡直播间总会摆上“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牌子。牌子摆了,未成年人对小卡的消费热情却难以阻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陈女士反映,家里10岁的孩子沉迷于“直播拆卡”,并且频繁下单,“几十笔的订单,孩子消费了不止2000元,商家拒绝退款,我向平台申诉却是不了了之。”平台消费者客服称,不建议未成年人自行下单,未成年人退款需提供相应凭证,后续由安全专员进行核实处理。

由于产品“代拆”的特殊性,所以基本是不退不换的。陈女士称自家孩子在直播间拆小马宝莉卡片,目前消费已超过2000元。她发现后立刻申请退款,但商家表示其已经在直播间内同意代拆,一经拆卡无法二次销售,拒绝退款,随后陈女士申请平台介入,但需要其自行举证,申诉退款难上加难。

“订单页面写了不退不换,还写了未成年人禁止下单,写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购买的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陈女士表示,用这种方式阻拦未成年人进入拆卡直播间是拦不住的,也无法帮拆卡直播间撇清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提供的订单页面显示,每笔订单金额在几十元不等,已下单的订单备注了“已成年,主播代拆不退不换”字样,同时该笔订单不支持无理由退换货,申请退款被关闭。“孩子拆不到想要的卡片就想继续下单,一单几十块,十单就几百块。”陈女士说。

朱骏超表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很容易产生成瘾性,本不应该参与到拆卡直播中。但目前对未成年成人参与拆卡、做拆卡主播都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建议家长提高警惕,担负起责任,引导孩子远离拆卡赌博;同时建议平台未来可以考虑在支付前加入人脸识别功能。

你进过拆卡直播间吗?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 | 中国青年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青春上海、半岛晨报、信息时报、新黄河、红星新闻、宁波晚报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问题留言 我们竭尽所能